折腾

  最近经常听到有人离开,容易伤感的我都麻木了。

  对于整个行业来说,现在是最好的时代。外面是一个人人疯狂上市,家家疯抢人才的市场,对于任何从业人员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诱惑吧。

  公司文化里,有很强烈的理想主义的煽情色彩,现在,这样的色彩已经淡化了很多——其实再怎么职业化,很多人工作的动力里,很大部分是金钱以外的,包括成就感、成长空间、也包括归宿感……这些,都不应该简单地被“职业化”、“专业”所代替。

  只是,现在感觉,舞池小了,框框却多了——希望这个感觉是错误的吧。

  也罢。折腾折腾,其实也不错的。记得07年Kindle刚上市的时候,看到业界的评论:IT界最爱折腾的公司,折腾了那么多东西一事无成之后,又开始折腾消费电子产品了……这个“最爱折腾”的评语我一直没忘记,现在看到那些对Amazon推崇备至的评论,我每每会心一笑。

  成王败寇。折腾去吧。

River Unmindfulness

  前段时间看《西藏生死之书》,一直对柏拉图的River Unmindfulness 念念不忘。看到这个词的瞬间,我就忽略了它轮回的本义,只是直觉地想,如果这个世界上真有River Unmindfulness,它最可能是丽江的某个伤感小酒吧的名字——不为轮回,只为超度爱情。

  昨天吃午饭的时候,有人偶然提到丽江,有人说,去丽江的人基本只有两种:去疗伤的;去寻找艳遇的。

  当时只是听听而已,一点都没放在心上——没想到一夜之间,我就决定去了。

  去年一整年时时刻刻惦记着的旅行,来得却这么没有心理准备。突然明白了一点,为什么去丽江的那么多人,都是那么漫无目的。

  我想去寻找那个River Unmindfulness,不管它存不存在。

读书笔记之2011-01至03-Part1

《老子他说》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形而上者之谓道,形而下者之谓器。

《Learn More, Study Less》
The secret of what anything means to us depends on how we’ve connected it to all other things we know.
At the end of each week, compile a list of all the assignments, homework, reading and studying activities you want to do in the following week.
All goals need to be written.
Learn More:
通过联想、比喻、关联性、形象化等方式,经过获取、理解、探索、调试、应用五个阶段,最终有效、快速地学习知识。
Study Less:
拒绝为学习而学习。更有目的、更有组织性地学习。

《背包十年》
只要你曾在天鹅蛋里待过,就算生在养鸭场也没有关系。
我不会花生命的90%来旅行,但我可以花10% 。

《盛世》

《佛祖在一号线》
请病人不要随便死在走廊上。

《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
花园城市和梦幻之城:将城市人为划分为功能纯化的地区如中心商业区、市郊住宅区和文化密集区。
原始的社区式城市:老房子为传统的中小企业提供场所;较高的居住密度产生复杂的需求;沿街的小店铺增加街道的活动;较小的街块尺度增加居民的接触;社区式的生活环境,也使得社区(街道)形成了一种自觉抵御外部犯罪的自我防御机制,减少了城市犯罪。
Tomly:一本60年代的书,抨击二战后美国政府推动的”旧城更新计划“,以及支持此计划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美国人似乎从这本书里学到了教训。可惜现在的中国,似乎正在践行”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将城市人为划为CBD、住宅区、文化休闲区,住宅区在配以花园式的绿地、小公园,就是美丽的城市吗?在60年代的美国,作为CBD的曼哈顿周末一片死寂,而今天,中国的商业区里,周末不也是一样死寂?甚至不只是商业区,看看公司楼下这个所谓的高级住宅区,花园式的公寓、绿树成荫的小区,可是有一回晚上出去吃饭,我们竟然花了一个小时才找到一个可以选择的饭馆。
再看看规划出来的这些让人望而生畏的**区,对照着老城区虽然破旧,却其乐融融的气氛……到底精确的规划,好处在哪里呢?

《明天丽江一起醒来》
休闲、休闲、还是休闲。
有时间的话,想去学学调酒。

《三双鞋》
只要能够时与人分享快乐、奉上幸福,其他要(或者不要)追求的财富、名誉自然会出现。
体验越丰富,思维越开阔,涉足尽可能多的领域,才能尽可能广阔的视野。
我觉得我们都被社会和文化轻易地洗脑了,我们停止思考,错误地认为金钱代表着成功和幸福,其实,能够享受人生才是真正的幸福。
从来没有失手的玩家一定不是最后赢得最多的玩家。
昨晚上跟朋友一起讲鬼故事,现在怀疑那些鬼是否也围着营火在讲人的故事?
敢于做事只会暂时基础不稳,而完全不敢则会迷失自我。
在初学者心里有无穷的可能性,在专家的心里却不多。

《我的职场十年》
面对不知预知的险境,不回避,不空谈,而是去果敢地行动。
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
如果你认为自己优秀,就应该敢于做他人做不到的事情。
深入研究别人在做开创性工作时的事情起因和过程,而不仅仅停留在对结果的分析上,可以帮助我们打破许多潜意识中无形的束缚,发现我们自己的潜力,看到存在的丰富可能性。
不要自我陶醉地满足于坐而论道或评头论足,而是更看重自己能否做出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情。
哲学家们只是在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生命的价值在于我们不断地去做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作为旁观者去指点江山、发表评论。
人在生死攸关的瞬间,头脑可以如此的清醒,而且以平常无法想象的高速在运转。
不在其位,不谋其位
企业的第一本质,是经济利益共同体。
阶段性成果的作用——推动影响工作的因素向积极的方面转化。
出现问题不作深刻系统性的反思,并采取相应的行动调整系统,那么不论我们有多丰富的经历,也只是一个量的积累,不会产生”更上一层楼“的本质性变化。
不论预期如何,既然决定投入,就要不遗余力。
以出世的心态尽为人一生的职责。
当人们发现自己呕心沥血所追求的东西,竟是几片一文不值的2时,有的人很颓废,试图从红尘中超脱出去。只有一部分意志坚强的人,明知道人生到头来不过是一个盒子、两把骨灰,他们便努力超越自我,也就是忘记自我,忘记肉身。这部分人获得顽强,获得勇敢:或经商,或从政,或为文,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们才是人类的精华。
经验永远只能作为参考,不要把它变成信条乃至教条。
境界是我们在可能一个具体问题(事件)的时候,所参考的那些相关事件所分布的时空范围,它在本质上反映了一个人把跨越时空间隔的不同事件联系在一起来分析的能力。如果我们境界大,就可以穿越历史,洞悉未来,横贯中外,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其追求自然崇高;我们的境界小,则必然鼠目寸光,患得患失,举步维艰,四处碰壁而不得志,其行为难脱猥琐。

《旷野的声音》
恐惧是动物的特征,在动物的求生本能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隐瞒、欺骗导致了祖传的”开诚布公“的消失,人类因此失去了与生俱来的”心灵感应“的能力。只要心灵或头脑中仍存在着需要隐瞒的东西,心灵沟通就无法达成。
任何生物都不该受苦受难,除非他自愿。
当别人拒绝把属于我的东西交给我,而我又能体谅对方的感受时,我才算真正成熟。
细心观察事物,避免随下评论。每一件事物都可以来丰富我们的心灵。

《西藏生死之书》
求得平衡,发现中道。学习不要沉溺在现代的生活享受中,关键在于单纯,不要以外界活动来过分伸展自己,而是要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简单。
学习生活就是学习放下。执着不仅是做不到,反而会带给我们最想要避免的痛苦。
即使拥有良好的关系,由于不安全感、占有欲和骄傲,爱也被执着所破坏了。
把喜悦绑缚在自己身上的人,反而毁灭了长着翅膀的生命;当喜悦飞去而去吻别它的人,将活在永恒的朝阳之中。
如果洛东不是这么邪恶诡诈,格萨尔不可能爬得这么高。
将追求安全感的狭隘心胸,换成一个非常宽广的视野,那是一种无畏、开放和真正英雄式的胸怀。进入那种视野宽广的领域,就是学习如何在改变中获得自在,如何让无常变成我们的朋友。

流浪歌手

  上周六晚的陆家嘴,烟雨霏霏,恍惚世界末日,感觉很是震撼——可惜那天没带相机。

  第二天偶特地背上全套装备杀将过去想拍世界末日——可惜那晚又不下雨了……

  不过还好,这个流浪歌手让那晚很美。

 

 

 

 

沉淀

  我给自己的2011的主题,是沉淀。

  或者具体地说,是内修+外秀。

  过年回来,一个月的交接,不知道多少次接电话,回邮件,末了总要说明一句“以后我不再负责这个了,后续****相关的需求,请联系**”。现在,我终于不再是每天电话响个不停的那个人。

  终于可以在午饭后,看看GReader,看看新闻——这是已经遗忘了一年的消遣。甚至于,这两周,有点不适应现在的节奏。好久没有这么仔细地做开发了。我竟然可以慢条斯理地在同一时间只做一个项目,时间还这么充裕。

  想起去年经常性地同时处理三四个需求和开发任务,现在的我,“效率”真的蛮低。

  但同时又有点后怕——去年的我,竟然可以这么大刀阔斧地开发,甚至于为了赶时间,一些小需求直接偷偷做掉,都没让测试同学知道——不知道测试同学看到这个,会不会找我秋后算账。

  前任主管说过,去年一整年我处理的紧急故障和紧急需求数量,在整个技术部都是名列前茅的。

  也许也是这种蛮荒状态的疯狂,促成了我去年的成长吧。但是这种状态,也必然只是暂时的过渡。我必然需要让自己变得更加职业化,而不仅仅只有激情。

  去年的我,虽然没有任何官方的名分,大多数时间总管着一个产品的业务和系统实现,现在的我,终于似乎有了名分,却没有任何可以管理的东西——当然,只要这里还有让我觉得有挑战的东西,这没什么不好。

  一直在考虑自己的方向,在团队必然要拆分的前提下,前任主管只是替我做出了决定,因为我说过,我的方向,不是要成为一个技术Geek。

  我喜欢技术,渴望创造,所以在大学的时候,会研究操作系统底层,研究网络协议实现,研究人工智能,甚至做一个国际化的网站……但是,我更多想做的,是看到一个现实世界,完美地运转在一套技术之上,而不是仅仅只是技术。等到40岁以后,这里的“技术”也可以不要,一个完美的现实世界,不仅仅可以运转在技术之上,还应该运转在制度、观念、甚至于体制中。

  以公司目前的信息系统架构,和原来产品的定位,往下走不一定会更加技术,但是往上,肯定会更加业务。

  上周陪BD跟客户做产品宣传,很感触。最触动的是发现,技术上的一点点升级,对于业务来说竟然都是如此大的进步——从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个产品框架已经相对成熟。

  那新的挑战又在哪里呢?

  我希望自己是一个融会贯通的人,这个融会,是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就像《失控》,不是失控,是通晓一切——这目标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但又何妨一试呢。

  有所得必有所失。

  老天给了你一段慢慢沉淀,慢慢感悟而有所得的时间。好好把握吧。

Dark Light

我进了城,吃着火锅还聊着天,突然就这样了……

火锅很好吃,服务也很好。但是我的肚子一直不舒服——刚刚等位子的时候,和朋友下了两盘象棋,顺便和着爆米花喝酸梅汤。肚子饿的时候如此潦草地填肚子,必然肚子痛,这是去年就开始的教训

我以为肚子痛是因为胃饿得发慌,刚嗅到了一点点食物的味道就开始疯狂分泌胃酸……结果发现自己被骗了,吃下去的那点爆米花根本经不起胃酸的消化——于是它们开始消化我的胃……

吃了一段时间,我觉得吃下去的东西,已经足够胃酸返回工作岗位了。这个时候,生命之光出现了……

毫无征兆地,脑子里突然被电过的感觉,好像有无数的东西摧枯拉朽地往头上涌。我下意识地停下筷子,坐直身子,慢慢感受意识的流动。那股东西涌上来之后,我的意识开始消散,视野内的东西,开始慢慢地模糊,我试着张大了下眼睛,还是阻止不了所有东西慢慢变成重叠的影子。接着,耳朵里传来的周围的声音,开始出现拖音,就像一台电池快用完的录音机,播放最后一转磁带,音符越拖越长……最后,所有的声音都成了拖长的音符,再听不出来句子来……

这样的状态,不知道持续了多久。我只知道,我直直地坐在那里,不敢动,也不知道怎么喊……等着这个无意识的洪流慢慢流走。时间变得很慢——终于也真切地体会到了,很多书上说的,生命在临近它生死攸关的瞬间,是可以无限减缓时间的流逝的。

生命,如果想离开,是那么的容易。

珍惜生命吧。

Environment

今年回家经停深圳,顺便住了一晚。

堂姐带着几个孩子移居美国了,堂姐夫整天飞来飞去,留下大伯和大婶守着几千万的房子。堂哥也在张罗着把嫂子和孩子送到美国——毕竟,50万美元就可以全家办绿卡,而50万美元,也不过就是在上海城区买一套房子的价钱。

想起了前段时间曝光的为官一族们人为制造的“空巢干部”,再看看现在越来越多的为商一族和其他各色精英们的选择——十年来,中国的农村们已经形成了一个个“空巢乡村”,而现在,中国的大城市正慢慢演绎着另一种空巢——就像当年的乡村小伙子们,抛下家小到大城市里孤独奋斗,现在的城市富人们,也开始抛开家小,让妻儿享受西方更舒适的环境,更有效的教育,自己留下来奋斗——当然,或者自己也一起出去。

不小心看了凤凰卫视,刚好是一个谈话节目,比较中美两个二线城市——杭州和芝加哥的生活成本,比较的结果是,不管是牛奶、大米、猪肉、汽油……杭州的价格都比芝加哥贵——而且是把芝加哥的商品价格乘以6.5以后。

然后前天去亲戚家做客,刚好放新闻联播,房产税终于出来了。现在才知道新增一个税种,是可以不经过国家最高权力机构讨论批准的,财政部发个红头文件就可以了。虽然至少在我还没丧失理智之前,我不会考虑在上海买房子,但是还是就这个新闻研究了一下。结果很好玩,就像本来好端端的一个人,突然被告知要被无偿揍两个耳光,就在他胆战心惊的时候,揍人者仁慈地说:如果你满足某些条件,我可以少揍你一个耳光;如果还满足其他条件,可以免除被揍……(可能)被揍者受宠若惊,感激涕零,惊呼父母再生,佛祖转世。

这几天还看了一条新闻。美国的两个权威评估机构评估,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201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

这几天看了陈冠中的《盛世》,再看看、想想上面的种种,我高兴不起来。

谢谢

这个星期以来,一直很低落。一直想不通一些事情。

其实很多时候,需要的只是一句简单的认同。所以当我知道了前因后果,低落也变成了动力。

谢谢我的主管,虽然没有结果,这份认同已经让我很感激。

谢谢引领我来到这里的人,你又一次让我豁然开朗。

我会努力的。

Life@2010

  读书相关独立成文,参见2010之书香

银幕:
  今年看了几部电视,看了若干电影,去年给自己买了几百块钱的电影通票,今年也都用完了。
  印象电影:《The Cove》
  当很多人在阿谀的时候,当很多人在应酬的时候,当很多人在自以为痴情的时候,一群人在为了一池海豚冒险!努力不要忘记生命的本原,我们其实只是天地间的生灵一种,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们其实跟那湾里的海豚一样,只需要畅畅快快地穿梭天地间。因此,不要限于当前,不要痴迷所有,保持一颗开阔的心,接受一切。

脚印:
  今年留了五天的年假,准备中秋+国庆遂了去云南的心愿,可惜未能成行。不过今年还是去了很多地方,二度西塘,再游北京,还去了周庄、乌镇、厦门,一个人骑车横穿了两次上海。
  印象景点:滴水湖(上海南汇)
  6月份的时候骑车南行的意外收获。很美的新新城市。
  如果有钱的话(这句话暴露了我没钱),我会投资这片地方。说不定20年后,这里就会成为上海的中心(或者另一个中心)。按照城市发展的规律,几十年后,市中心会留给工薪族蜗居,而富人们会搬到郊区享受雨露阳光。上海好看的郊区,貌似只有靠近江苏和靠近杭州湾两片比较漂亮。靠近杭州湾(东海)的就是滴水湖周边了,靠海,靠近国际机场,靠近深水港,地势一马平川(目前周边基本是国有农场和林场),一阵风袭来,海浪滚滚,湖光粼粼,松涛阵阵——不好意思我不知道除了松涛还能用啥词,虽然那肯定不是松树——又有这么大而漂亮的人工湖……总总优势,比江苏边上那片只有小桥流水人家,其他什么都没有要强多了……说多了。这地方不错,以后公司或者其他什么团队搞春游或者野炊,可以考虑一下这里。

Body:
  有过那么几次通宵工作;有过那么几个星期,每天都到半夜12点才回家;有过那么几个晚上,压力大到,12点回家,还要刻意走一个小时夜路慢慢走回家,借此放松心情……尽管如此,万幸的是,今年下来,体检一切正常,也没有过生病吃药的时候。我仍然可以一天骑80公里自行车到周庄、到洋山港,我还是可以踢两个多小时足球,除了脚疼没有特别累的感觉……总之一句话,身体太好了。谢谢老爸老妈给的好身体。

English:
  年初计划中关于英语的部分,今年完全没有执行。但是发现了另一个领地,英语仍然在学习中,而且更加持久而坚决。

音乐:
  今年开始学习乐器,刚好也和身边的同事组建了一个乐团。学了一段时间的Bass,学了简单的弹奏,但是乐团一直没有时间合练过。我的Bass也在下半年荒废了……
  十一月份去听了一次演唱会,现场听曾经最爱的《突然的自我》,很享受。

摄影:
  今年重新拥有了自己的相机。除了还是很喜欢拍夜景。今年重点学习构图,最近的几个月也开始学习人像摄影。能够感觉到自己的艺术修养是实实在在地在提高的,这点很满意。

亲情&友情:
  在感情上我一直很被动……对家里人依然很惭愧。今年还是老爸老妈给我打电话远远多于我给他们打电话。自己比较满意的是,7月份想给爸妈买商业保险,虽然他们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但是我能感受到他们很高兴。
君子之交淡如水。

“总有一天你会把我弄丢的。”
  这句话像一句魔咒,框着我走完了2010年。是我提出了分开,却也是我一直放不开。你选择了放弃,我只能努力忘却。谢谢你给过的甜蜜。也请你相信,不管我说过什么,我心里永远希望,你过得幸福。

Work@2010

  如果说去年的主题是融入,努力寻找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并尽量去做。
  那么,今年的主题是选择,探索,并学会放弃。

主题一:团队
  今年学到最多的,是关于个人和团队。大学的经历,造就了我独行侠的做事风格,相信个人能力可以解决一切。这样的自我意象一直到今年6月份还很严重,而在9月份的时候达到顶峰,然后我终于妥协了。
  从去年底就在一个两人团队中,维护着公司基本上最赚钱的一个产品,两人团队的另一个人换了又换,但是我一直留守。我承接了大部分的需求、问题处理和咨询工作。人员紧缺的局面,导致了上半年独木支撑的局面,这个是不得已而为之。9月份以后,小组新人倍增,光我就带了三个徒弟,但一直到将近11月份,我才在主管的提醒和自己的忙碌不堪中意识到,不能什么事情都自己包办……应该说,2010年的最后两个月,我真正地开始学习通过团队去完成任务。工作不是把当前的工作做的越来越完美,而是先让自己能够做好这份工作,然后培养别人也把它做好——只有这样,才能从原来的工作中走出来,关注更高阶的事情。
  整个10月份和11月份,白天的时间,我大多数时候不是在打电话,就是在被问问题。整个产品的新人太多了,不仅是开发,也包括测试,而产品相关的资料,还是不完善。我当时做的一个选择,是挤出几天时间,写了一个针对新人的相对完整的产品文档——如果现在让我重新选择的话,我可能不仅仅写文档,我还会做几次内部的培训。因为,现在我知道了,文档有很多文字的局限性。
  2010年的最后一个星期,写了四份系分文档,做了一次项目发布计划评审,讨论了几个需求,同时计划了自己的产品系列分享——希望来年的我,能够更多地,从团队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主题二:尊重专业
  上半年工作上一个最大的感触是,要尊重专家的意见。这是在6月份的一次系统改造的沟通会上得到的教训。在会上我对UI同事提出的界面交互方案完全不赞同,导致最后整个会议无果而终。后来我才意识到,不管怎样,如果做技术的都对界面设计指手划脚,那交互设计师就很难开展工作了——毕竟,界面美不美观,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不像技术方案一样,可以用精确的对比数据来说服人。同理,做的再差的产品经理也是产品经理,除了提建议,我们是没有权力对别人的专业工作提出批评的。

主题三:拒绝全能
  这里的全能是指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基本上每一个季度的绩效review,我都会提到一个让我无解的问题:别人总是有很多的问题找你,这个问题可能团队里另一个也能解答,但是我不好意思推给别人;这个问题可能是其他团队的问题,但是也许我看五分钟代码,也能帮他解决掉……于是,最后都是我老好人地来解决问题——但是,问题是,做了这么多事情后,我自己工作的时间去哪找?
  主管每次都给我建议,但是我还是避免不了经常要晚上加班来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一直到了9月份的时候,忙碌到晚上的加班时间都被用来做项目了,这个时候,我才终于学会拒绝了,也学到把一些相对轻车熟路,但是仍然会零零碎碎占用时间的工作,交给徒弟和其他人来做——拒绝别人的后果是,我在别人眼里不再那么好说话了,甚至感觉有点架子了——但是,有所得,必有所失吧。
  其实,时间管理的一个要点,是做对自己更有长远意义的事情,而自己认为routine的事情,其实对其他人来说,可能恰恰是挑战(特别是对新人),因此,把自己routine的事情,授权别人,这样,大家都能各得其所——这其实也是团队合作的一方面。
  拒绝全能的另一方面,是放弃把握所有细节的想法。9月份的项目做得很累,一个方面就是我倾注了太多的精力去做实际上可以让别人去做,甚至应该让别人去做的事情。项目发布至今,给我一个最大的遗憾是,如果当时有再多两天的时间去完善底层框架,或者我把大部分自己把控的业务实现,交给几个新人来做,自己专心设计框架,这个框架就不至于到最后被完全重写——因为重写之后的框架,整个设计思路其实跟原来的差别不大。

主题四:激情不是所有
  8、9月份做的那个项目,是今年做得最辛苦,最曲折,但是也最有成就感的项目。在它成为所有人关注的重点之前,我一个人推着它走了一个月——如果包括前期的需求调研,是两个月。我是系分,却写了60%以上的代码,底层框架和业务代码一人包干,兼做项目经理的工作,还要跟业务方讨论需求,跟测试确定进度……然后,在我志得意满一切还算ok的时候,一个其实可以预料到的“国庆节前不允许发布”的禁令把一切都搅乱了。
  其实这不是让我开心的发现。因为自己一直觉得只要是为了公司利益着想,只要是为尽快完成客户需求着想……很多流程,什么正儿八经的文件、邮件确认什么的,都不需要。因为这些太没效率了。
  但是在9月份时,我却发现,没有项目经理出面,测试是不会跟你谈进度的;没有按正规的流程行事,出问题了,别人就会说你擅作主张;还有,即使需求很急,我也不能觉得自己拼一拼可以做完,还要考虑测试同学是不是愿意和你一样“拼一拼”把它做完……
  同样是在9月份,虽然基本每天都忙碌到晚上十点,但是,还是帮另外一个项目做一个小功能。终于挤出一个晚上把工作做完了,因为改的东西少,而且自己的项目即将发布,已经完全没有精力关心其他事情,因此,这个小需求就一直没跟进。直到后来,主管给我转了一个邮件,才发现我被他们的测试投诉了。公司的测试工作目前还处在白盒测试的初级状态,发现我的模块不能用,直觉上只会认为是我的代码问题。加上我对这个项目不管不顾,导致测试同学等到晚上10点我终于有时间帮她解决问题了,才把测试工作做完——于是我成为目标,至少,对测试的配合做得太差。
  这些事情一件件汇总,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其实,公司大了,就会有各种规范和流程,这也无可厚非。对于另外一个个体来说,她每天也工作得很辛苦,她不会,也没有时间去关注你是不是很忙……归结起来,在一个越来越大,每个人都很忙碌的团队里,大家不能再相信别人的口头应承。大家也习惯了,你说了要做,就是指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做,别人不会对你“好不容易挤出一点时间帮忙做”表示感激,但是别人会对你没有做好答应的事情——不管你是不是忙得饭都没时间吃——耿耿于怀。
  于是,后来我逐渐学会对任何需求,说明一句“我这里只提供技术方案和建议,具体的时间和人员安排,你可以先找**商量下“。

主题五:工作不是全部
  我从来没认为工作是生活的全部。但是有很长的时间,我把工作本身当成了工作的全部。每天忙碌于总总干不完的活,晚上继续加班完成白天干不完的事情……日复一日。直到被人点醒,我自己醒悟,原来,自己已经背离了开始时设定的路径。工作是干不完的,除了学会授权,还要学好拒绝。现在不做某些事而换来的时间,可以让以后有更大的能力做更多的事情。

主题六:埋头干活,抬头望远
  我现在的位置,面对面坐着我的主管,背靠背坐着产品的Owner和架构师,斜后对面坐着我的最佳搭档,这样得天独厚的位置可不好找-_-今年在工作心理上,最满足的地方在于,虽然偶尔郁闷,也被人投诉过。但是大家都能理解我的为人和做事风格。前任主管鼓励我”有什么想法直说就行。大家不会有什么意见,大家都知道,你**是真正在做事的人。“9月份忙得昏天暗地,还是有人批评。主管和架构师一起跟我谈话,把我从疯狂的工作中拉回来。10月份开始,主管有意识地要求我下班按时回家,架构师也不断要求我从更高的角度看待职业发展。
  应该说,今年的前9个月,过得很忙碌,但是忙碌中少了总结,少了视野的开拓,也少了沉淀和升华。最近两个月开始有意识地脱离工作的细节去看工作。同时,自己工作重点的转变,也让自己面临更大的考验。应该说,我对工作的details已经熟悉到了一定的程度,但是从更高的角度去看,就发现了总总缺失。前两个星期自己做系分的一个升级包,因为设计方案的问题,开发完成之后又改了设计方案……还有太多需要学习,这个发现让我很兴奋,也促使我越来越关注软件架构的知识。
  11月份看完了《软件架构师职业导读》,最大的收获在于”建筑设计师在成为建筑设计师之前,是不会成为建筑工人或工程师的。“,我并不希望成为一个无所不能的技术Geek,我希望成为一个融会贯通的Solution Provider。讲到这里就要提一下四月份参加QCon2010,当时我认为最忽悠的一个讲座,是西门子的首席架构师,讲生态城市的架构——这个讲座做完后,反馈墙上哭脸一片——但是,现在我却能稍微理解一点了。其实架构做到最后,不管建筑架构、城市架构,还是软件架构,都是触类旁通的……这是一个让人兴奋的发现。我需要保持一双永远好奇的眼睛,一个永远好学的头脑……明年,继续开拓视野。

年度遗憾:学习委员会
  从二季度开始,学习委员会的工作就一直是我的心结。开始是无所适从,后来则是没有履行职责的愧疚。几天前,徒弟不小心看到我抽屉里的,年初写的《学习委员会年度计划》,问了句”原来我们公司还有学习委员会啊?“,我潸然:”这就是我们惭愧的地方……你师父还是负责人呢……“
  年初的时候是想好好干一番的。尝试做远程视频教学,尝试搞活动,也在学习委员会内部推行每月轮岗,让大家都能锻炼自己……应该说,开局其实不错的。
  后来,发现学习委员会是给杭州管着的,后来,学习委员会多了个主管,再后来,又多了个学习专员,再后来,被指培训组织得不够专业,被要求组织工作交给学习专员负责……我也在这一次次变化中,越来越不知道自己的工作应该是什么。从二季度开始就想跟管叔谈一次,一延再延,最后也没了下文。
  虽然”组织工作交给学习专员“,但是学习专员也没有动静。于是,下半年我还是争取按照年初制定的计划安排培训。月会上,安排给其他人负责联系的培训后来都没有消息,我也只7月份和9月份联系了几次培训。这个时候我犯了另一个错误,太依靠自己的力量。现在想想,对于计划中的培训,应该给讲师一个邮件,抄送给他的主管,讲师再忙,对邮件也总会回应一下。但是,我的做法却是,给各个讲师旺旺发一下消息,询问什么时间有空……于是,后来大多数连理我的空都没有。最近只联系上了一个讲师,但是也要到一月份才能来了。
  不管怎么样,工作做的不好,责任总在自己。很惭愧辜负了别人的信任。希望如果以后还有其他工作,我会做得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