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Tomly

签证攻略

  鉴于最近忙碌,此地长期缺乏耕耘,为适时回馈广大观众,现将发在旅游论坛的帖子转帖过来,以作滥竽充数之用-_-

  P.S:经老手指教,本攻略有几处错误,包括“半年以上的有效护照”,不是指护照颁发后半年后才能使用,而是距离护照过期还有半年时间……另外,只要有当地的任何居住证明(户口、居住证、临时居住证、甚至水电煤缴费证明)就可以在有签证中心的当地领事馆申请签证,而不需要跑回本人户口所在地申请。结论——第一次嘛,总不免会不熟练啊-_-!!

————————————-我是转帖的分割线———————————–

  本人互联网行业从业者,工作三年,今年9月份到10月份准备做一次间隔年旅行。最初的计划是用三个月时间,从中国西部出发,重走一遍马可波罗之路。后来由于假期被砍掉一半,最终敲定的行程是伊朗-土耳其-希腊-意大利-西班牙-法国-捷克。

  8月初正式着手准备申请签证,才突然发现,所有国家都要求半年以上有效护照,而我的护照是今年过年时签发,要到8月22号才正式生效。无奈之下,不得不将原定的8月底出发延迟两周到9月15号。

  但是这样下来用来申请签证的时间只有三周,还是非常紧的。

  从网上了解到,希腊签证需要一到两周,土耳其需要两周,伊朗可以落地签。于是我的方案是,先签希腊,再签土耳其,伊朗落地签;如果希腊花了太多时间,土耳其就不签旅游签,直接申请7天过境签证。

  8月22号战战巍巍地把签证申请资料快递给广州的同学,没想到出师未捷,直接被希腊领馆拒收。27号自己飞回广州提交希腊签证申请,到现在刚好十天时间,居然希腊、伊朗和土耳其三个签证都搞定了。像做了梦一般地……虽然从上海千里迢迢飞了两次广州,但是与可以心安理得,没有后顾之忧地出国相比,这点花钱和辛苦,真的不算什么了!

  把过程实录一下,给后来人参考。

  首先关于申请签证的地点。其实我在上海工作,本人也已经在北方生活了七年,但是我的户口一直在广东,护照也是在广东办的。希腊的申根签证是本次出国最大的障碍,却也是我第一个必须攻克的。结果到希腊大使馆网站一看,上海领馆只接受长三角户口或者居住证的人申请签证,而且从网上的攻略看,希腊上海领馆不管从申请难度还是签发速度看,都是国内三地(北京、上海、广州)最差的。于是决定到广州申请。

  准备好资料后,从攻略上看到可以写一份委托书请别人代为提交资料,于是让广州的同学帮我跑了一趟,结果碰壁,因为委托申请人必须是与自己同一个户口本的直系亲属。于是周末我买了飞机票就飞往了广州。

  周一早上准时到希腊领馆狭小的门口排队,前面是旅行社领着的两个阔气的阿姨,打电话说的话题是“我上次好像是借给他150万吧,你帮我算算利息……”排在我前面是一艳丽的MM,准备申请商务签证,用一句话先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希腊签证很难申请到的,你旅游签成功率还高点,10%左右吧,我们商务签只有5%的成功率……“

  ……尼玛……且不说一贯低调行事的我这次出行被几个乌鸦嘴的哥们儿搞的半个上海分公司人尽皆知,要是说搞不到签证出不去,该是怎样的喜剧效果……就冲着我这么喜欢你希腊哲学,功课做了大半年的份上,也得给我签证啊……

  废话少说-_-按照网上攻略,我的所有资料都是严格按希腊大使馆网站上列出的要求准备的,要的一个不少,没说的一个都不多给。结果证明,严格按照要求也是不行的!

  将资料战战巍巍地递给窗口后的MM,对方在表格上一个个勾选符合要求的资料项。最后,我被要求重新拍照片(我用了护照的照片,而不是白底的照片),提交能够支撑申根国家每天50欧元最低消费的足够的存款证明(而我严格按照希腊大使馆上说的“银行对账单,不需要存款证明”准备了一份工资卡的对账单,上面的工资收入可以清楚地证明,以这个标准在欧洲旅游一个月, 花费不会超过我一个月工资……不过这个工资卡里没存多少钱……),还需要补充已确认的酒店预订单(由于是第一次用不熟悉,我只是打印了Booking.com上的预定填表页……),而且中间MM进去了将近20分钟,回来后严肃地问我“为什么不去上海申请?”,我心里立马慌了(在我前面递材料的一个申请商务签的MM,就是因为公司在上海,直接被拒交材料了),最后只能一口咬定是严格遵照大使馆网站指示来的(当然当她说我可以去上海领馆试试的时候,我已经有点后悔那么远飞回来了-_-)。幸运的是资料还是被接收了,高高兴兴地交了480块钱(第一次这么高兴地花钱啊-_-!!!)

  我问是不是要面签,MM肯定地说要的,而且必须尽快把资料补齐,不然签证申请会一直hold。

  于是出来后立马照了照片回来交上,也没心思停留了,晚上的飞机直接回了上海。

  第二天把在申根国家一个月的酒店预订都预定好了(当然没付钱的),为表决心,把出发飞往德黑兰的机票和从布拉格返程的机票都付款了。然后又到银行打了一份*万元的存款证明(没有冻结的)。下午传真给希腊广州领事馆。

  这天是8月28号。隔了一天,8月30号,按照攻略……我试探性地打电话给领馆,想提醒他们赶快给我安排面签。电话那头一响,我就急忙解释说我还要申请土耳其签证,只有两周时间了,能不能赶紧面签……电话那头平静地问“你的名字是?”,“***”,“你好,你的签证已经签出,不需要面签,你随时可以过来领取……”

  ……

  于是我人生的第一个签证,欧洲的申根签证,貌似很难,又貌似很容易地拿到了。(后来拿到签证看了一下,我28号把资料补全传真过去后,29号签证就办好了,由此可见,希腊广州领馆的签证权限是很高的)。后来取签的时候,也没找我要传真资料的原件。

  然后就是土耳其了。首先是申请旅游签还是过境签的问题。虽然希腊签证比预想中快了好多,但是电话一通下来发现,土耳其的旅游签,没有三个星期时间是办不下来的,而我9月15号就得走了,于是只能办过境签了。然后又是广州还是上海申请的问题。广州领馆是很好签的,但是必须本人申请,本人取签(代领签证需要公证……作为小老百姓我表示很搞不来)。而论坛上的说法,上海土耳其领馆不一定给签,而且给的话也可能只给三天。于是纠结了一下,决定辛苦一下,到广州申请土耳其过境签。

  于是又一个周末,我踏上了前往广州的……火车!而且还是……硬座!!一晚上夜不能眠和忐忑(因为出发时才发现,土耳其领馆中午12点半就关门了,而火车早上10点半才到广州)之后,我从车上飞奔下来,坐一站地铁到林和西,小迷路一阵后到了威斯汀大厦上的希腊领馆,等了20分钟(真是煎熬啊),又拿着热腾腾的护照冲上出租车——“师父,流花路中国大酒店……”

  11点50,我来到了土耳其广州领事馆。

  首先说说第一印象——好漂亮啊!

  首先前台的中国MM很漂亮,温柔贤淑,然后,后面的领事助理GG很帅——或者说很漂亮,比MM还漂亮……连我都花痴了-_-

  言归正传,我张口说申请过境签,然后把机票订单、工作证明、假期证明、甚至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还有本来准备给希腊领馆的存款证明原件都拿了出来,开始填表,GG检查了一下,说需要酒店预订单,我解释后面email过来,一切顺利……然后GG进了里面一间办公室,接着出来……于是形势急转直下……出来了一个瘦小的官员(看架势是领事大人了),问了下我的行程,出入土耳其的机票,我解释了下行程,并说我是陆路进的土耳其,海路出境。然后他开口找我要签证,而且要两个!我说伊朗签证我可以落地签的。他毫不松口:“所谓过境签,一定是你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中间经过土耳其才行,所以你需要有这两个国家的签证。”百般解释无果,只好打人情牌,我说我下周就要出国了,机票都买好了,光土耳其签证就要一周时间,我不可能两周内拿到两个国家签证的!……然后转机出现了,“如果你有伊朗签证,我两天内就可以给你签证,这只是过境签而已。”

  我得寸进尺——“我从上海飞过来的,飞来飞去很累的,如果我拿到伊朗签证,你能不能让我一天内拿到过境签证?”

  “可以,我可以在一天内给你”

  Oyeah!这样也不坏!本来就有点担心伊朗落地签的话,会在国内海关就被拦住不让上飞机,如果这次把伊朗也搞定了,当然更好!

  于是下楼吃饭,然后找了个星巴克。上网一查,广州就有伊朗领事馆,个人可以申请,资料很简单,加急的话,三天可以拿到!

  于是匆匆喝掉咖啡,坐上地铁,半小时不到,来到了环市东路广州友谊商场的伊朗领事馆。

  现场填表,一切很顺利,直到填伊朗住宿,现场用手机上了booking.com、hostelbookers.com,居然找不到一家伊朗的旅馆!焦急无助,加上办公楼里手机GPRS又很慢,半个小时过去了,居然就卡在这个住宿栏上一筹莫展……

  于是跑下楼想找网吧,一路走一路想,手机继续在穷游上想求助,这时找到一个救命贴,给出的建议是拿出LP伊朗,随便抄个酒店地址……我身上就一本LP地中海,但是……我有LP网站啊!于是上了LP网站,搜了一下,果然找到一个帖子,有人在上面跟帖推销伊斯法罕的旅馆,于是我就把这个旅馆写到我的伊朗签证申请表里去了……

  然后填完了表,没有任何其他手续,拿了单子,到楼下中国银行缴费,拿回执,第三天下午就可以取证。我于是计划马上回上海,周五再飞过来取签同时申请土耳其签证。

  这时一个50岁的叔叔出现了(这段奇遇可能会影响我的一生,光是我认识他第一天就跟着他去了深圳,并睡了他两晚上地板的经历,就足以大书特书了……不过鉴于这个帖子是分享签证过程,就不赘述我跟他的邂逅了,哈哈),他建议我不要再急匆匆跑回上海了,等两天,把土耳其签证申请好再回去。

  于是隔了两天(顺便去深圳看了弟弟妹妹,并在小梅沙游了下泳外加淋了一顿暴风雨)回到了广州,下午三点20取了伊朗签证(这里说下,希腊和伊朗的签证停留时间都给的比较长,希腊我申请29天,给了45天,伊朗给了21天的签证)。这里吐槽下,三点开馆,伊朗的领事上班不是很准时-_-

  拿到伊朗签证,立马直奔地铁站,出了五号线越秀公园出口,直奔地铁门口的中国大酒店,又冲上了商务区7楼。

  “Hello!I am back !”我冲着帅气的签证GG喊了句。

  然后径直走到领事门口,他正在和其他人说话,我“hello”一句,他就出来了……果然,周一跟他万般争论,他已经记住我了。

  把伊朗的签证给他展示一番之后,他又查看了一遍资料,看来是没问题了。于是我再接再厉继续打人情牌“我今天晚上的飞机就回上海了……”“今天给我签证可以不?”

  这时候帅气的GG发话了,“这个不可能的!我负责做签证的,要五个工作日!”于是我只能继续伤感地陈述我晚上飞机已经订好了,我已经来了两次广州了,不想再来第三次了,然后解释了申根签证和伊朗签证都是在广州申请的,所以土耳其签证也不能在上海申请……最后,两边妥协,下周一取签证,而且可以让跟我一起来的叔叔(上面提到的那位)帮我代领,写个委托书就行了,不需要公证!

  于是晚上的飞机离开,凌晨1点到了上海温暖的床上。历时十天,两趟上海-广州来回,在广州征战四天的签证之旅,算是胜利结束了。

  再说下感触最深的几点:
1、签证申请的核心,是证明你是去消费的,而且你有足够的财力消费,即使你没什么财力,你对留在他们国家也没啥兴趣!
2、以此为基础,你可以爱他们的国家,特别是爱他们的美食,签证官们会很高兴的!
3、最后,没错,中国人申请签证是有很多条条框框,但是规矩总是死的,以上面两条为基础,你甚至可以无视所有规矩,甚至法定程序!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土耳其的旅游签证只能通过认证的旅行社申请,个人不能申请。但是我刚认识的那位叔叔(上面提到的那位)愣是自己申请成功了。他第一次发邮件给土耳其大使,提出要自己申请签证,大使直接给他回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土耳其关于个人旅游签证必须通过法定旅行社代理”的官方文件;但是他毫不气馁继续发邮件,据理力争加上美食攻势,再加上他盖满了5本护照的签证经历和美加的长期签证证明……于是,他被批准独立申请签证。

读书笔记之2012年5月-7月

《蒋介石传》

Note:

选择看西方人写的,因为觉得这样会更加客观,可惜翻译质量实在一般,看起来还是相当累人的。

很喜欢一开始的总评:蒋介石是个战术家,但不是战略家。他知道后院起火的危险,举国声讨下仍执意先解决国内问题再对付日本;他也知道韬光养晦的重要,从日本暴漏野心开始,虽然表面退让,却花了几年时间悄悄准备全面抗日;他鞠躬尽瘁至于在逃命时还记得将故宫的文物都托带去台湾……但是他却没有意识到两党相争的时候,民心比武力更有长远的力量。不过总的来说蛮喜欢他。虽然独裁,却有敬畏,敬畏孔孟之道,敬畏上帝,还敬畏国父的理想,而内心有敬畏的人是不会行大恶的。其实真的要算他的大恶,蒋也不过是监管不力,没有管好自己的下属,也没有控制住政党的堕落,而他本人,其实一直过着清教徒式的简朴生活。一个男人的最高智慧在于选择女人,而从他选择宋美龄,也可看出其品位和格局,后来宋美龄成为中国在西方的形象代言人甚至国家代表,以及他们合力推进的“新生活运动”,都是这样的选择为国家带来的好处,而相比之下,他的那个终生对手对另一半的选择,显得如此的低俗和没有眼光。

《尘埃落定

Note:

历史总是能给人无限的遐想,而关于这个与我们似乎紧紧联系,却又很陌生的藏地的历史的小说,就更有一种厚重的底蕴和特别的味道。

《禅的体验

Note:

佛教的基础在于因缘和因果,一切因缘际会都已注定,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接受它,看空它。这其实是一种悲观主义哲学。不过作为一种修炼心性,磨砺意志的养生学,还是非常有益处的。人活一世,越来越难做到的,恰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然和非利益考量的生活动机。

《人生的智慧

Note:

从这本书里,就可以知道叔本华的哲学,为什么即使在学术界,也是小众的哲学。从根本上说,叔本华的哲学是遗世独立者的哲学,或者说是天才哲学。这个世界确实是存在天才的,叔本华本人也算其中之一,一个20多岁的普通人是不会产生那么深刻成熟的哲学思想。另一方面讲,正因为天才带来了孤傲,使其不屑于与俗世为伍,而这本书,自始至终都有一种“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傲慢。这明显不是写给大众的,而是写给“有着出众思想禀赋的人”的,这种人生来就是为了留下一部伟大的思想作品后傲然辞世的。 其实大众的生活固然庸俗,甚至于无聊,但是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即使不屑于同流,也不至于鄙薄。 天才的价值在于创造,而普通的思想者的价值更多在于发现(文学、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相对论其实也是哲学)。

《最好的时光在路上

Note:

把游记当散文写的游记,有点像多年前看余秋雨的几部书,不过作者的底蕴毕竟还不够深厚,于是刻意营造得很优美的语句,很多时候看着很费力而且空洞。同时,如果从旅行心理或者心灵感悟的角度看,从作者的文字中却又看不到一个视旅行为生命的驴友的感觉,顶多是一个经常踏上飞机到某某地方采风的写者+摄者的存在。所以,坦白说,这本书是有点四不像的,也没能给我带来多大的感触——虽然我看过很多路上的文字,即使最平实的文字,都感动过我很多很多次。可能,这本书更适合在都市的咖啡馆中,偶尔翻翻看看文字游戏,聊过闲淡。

《学会爱,超越爱

Note:

中学时看了好多心灵鸡汤,所以一看感觉好熟悉。语言非常简单,尽是没有逻辑的逻辑,也许女生都是感觉至上的。此为爱情心灵鸡汤,女性读者可观之。

《晚来寂静

Note:

其实我一直受不了悲剧,因为总是会被虚拟的故事影响了情绪。而最让我伤感的悲剧莫过于,看似完美的两厢情愿的爱,总是会被莫名的小细节打败,也许上帝也嫉妒完美吧。

《二十位人性见证者

Note:

真正能够触动人心的艺术,都不是因为高超的技巧,而是因为它唤醒了你最深层柔软的人性。

《当我们旅行

Note:

不管你在做什么,一定要保持一颗外向的心,不要盲目于当前,要时时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种生活,也有很多种快乐。有人可以用一辈子去奋斗一套房子,也有人可以一辈子漂泊在异乡……不要被社会的价值观甚至某个人的价值观所束缚,只有自己内心的追求和快乐是最重要的。

《重访马可·波罗之路

Note:

穿越千年,却仍能看到千年前同样的风景和人情,我能理解作者感受的震撼。时间在这里仿佛不存在了,另一方面我们也深切地知道了,在浩瀚的时空背景下,人类的“改造世界”,很多地方其实只是自以为是。

《中国金融战略2020

Note:

渐进式改革的金融版。

《唐代丝绸之路与中亚历史地理研究》、《波斯历史文化与伊朗穆斯林风情礼仪》、《波斯帝国》、《波斯人》、《最后的可汗》、《中亚文明史(第1卷)》、《神秘的魅力》、《阿拉伯帝国》、《唐代的外来文明》、《丝绸之路上的穆斯林文化》、《西域史话

Note:

看点历史之古亚洲大陆。

It’s just not as you wish it to be

  最近是有些倒运的,今天实实在在地认识到这个事实后,我居然反而感到很坦然。

  真是不可理喻。

  也许,就像失败总是要在反复出现后才被承认一样,一般人也不愿意无缘无故承认自己被上帝戏弄了。

  所以,我也是努力地撑到了今天,才不得不承认,这个六月让我很难受,让我各种倒霉。唯一能给我些许安慰的,是我一直相信,有所失必有所得。当然,我也只能卑微地希望这些失去真的能换来所得,希望那个所得是我期望的。

  我一直是个很无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乐观主义者。所以即使在去年连丢了两部新手机的时候,我也只是郁闷一两天完事,顺带耶稣式地揶揄一句伟大的自我安慰“这手机好歹可以卖个一两千吧,说不定能养活人家小偷一家人一个月呢”。

  不过今天的事情,让我很郁闷。郁闷的不是被敲诈了几千块钱,而是这物质很丰富,本可以很有爱很昌平的社会,却是这样地互相索取,互相倾轧。

  刚搬的新家没有洗衣机,由于我实在懒得洗衣服,于是和室友合计买了个洗衣机。今天第一次用,结果吃顿午饭回来。发现排水有问题,加上房间地板漏水,把楼下人家的屋子淋湿了。那家男人一看到我们就开始大吼,什么这是老人住的屋子,老人95岁了,床都湿了,老人身体要出问题了,以前房东也漏过一次水,被他们告过,赔得很惨……最后狮子一开口:赔偿5000.

  一男一女两个中年人在那喋喋不休的时候,我看那个号称95岁的老人,穿着单薄的睡衣,孤零零地站在床边,忍不住说了句“叔叔,要不我们先把老人安顿好,漏水的问题我们会赔偿的……”对方回了一句“我们现在就是在处理”,然后继续控诉被子湿透了,要买被子,天花板坏掉了,要补天花板……老人继续孤零零在床边站着。

  于是在这混乱的时刻,我莫名其妙想起了几个月前在家乐福门口看到的情景——一家人穿着送葬的衣服,举着标语和控诉状,说老人在家乐福工作劳累死亡,尸骨未寒,家乐福需要赔偿,不然无法入葬等。

  这个逻辑很类似。把80多岁的老人送去家乐福打工,本来就是不孝,老人死了你放下葬礼不办,拿尸体赚钱,更是无耻。今天这个老人虽然还健康,但同样被拿来当敲诈利器。要是他有什么三长两短,不会是我们漏水搞的,多半得是像这样穿着睡衣感冒死的。

  扯远了,nnd。因为有老人这个杀手锏,也因为实在懒得因为这个让房东赔偿闹翻再去找房子,于是认栽了。

  当然这件事也让我们学习甚多。上海人很精明,而且人家的行为虽然不算道德,程序上却滴水不漏。包括对方第一时间拍下录像作为证据,第一时间摆出打官司的底牌,索要赔偿时让我自愧不如的口才,除了装可怜说我们年轻不懂事(实际上也很可怜)外,我们也只能乖乖拿着信用卡把下个月的工资先拿出来用了。

  其实一开始我们就心甘情愿地想到赔偿,只是最后这敲诈性质的赔偿还是把我们郁闷到了。

  再联想到两周前在静安寺,我莫名其妙丢了一个包。我想,这个社会总是在我想相信它的美好的时候,给我狠狠一击。

  这个社会不至于需要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这样的生存逻辑,其实分配稍微好一点,每个人都能很好地生存。可是我们却变成了一个少数人集中大部分资源,而大多数人在仅剩的少许资源中互相争斗,甚至互相倾轧的社会。

  至于这样吗?

  如果小偷不在那时候出现,如果今天中午双方友好地协商,合理地道歉和补偿……

  可惜已经是这样了。哎。叹息。

何谓骄傲

  这是看《赛德克·巴莱》的感想。

  一个部落,在和敌对部落争夺狩猎场和猎物而英勇战斗的时候,是族群的骄傲,因为他们维护了祖先的尊严;

  一群被殖民统治了30几年的人,奋起反抗,血洗整个殖民地城镇,只要是日本人,一个不留,这也是为了一种骄傲,为了血祭祖先的灵场,为了光荣地跨过“彩虹桥”。

  ——可是这样的骄傲又算什么呢?站在整个台湾的角度看,两个部落为一个狩猎场互相厮杀,跟两个小男孩争糖吃有什么区别?站在造物主的角度上看,人类为了一点点土地或者资源,又是战争又是殖民,跟小姑娘争漂亮衣服又有什么区别?

  如果说地球的资源不足以全体人类共享富裕,因此必须争夺甚至于战争,虽然无奈却也可以理解。

  但是,如果只是为了所谓的“骄傲”,为了所谓“男人的光荣在于战死沙场”,那是一种无谓的牺牲。

  社会的发展趋势,就是越来越承认人的价值,我们越来越发现,我们不需要飘渺的神、骄傲或者勇气之类的东西,来让我们放弃自己的精神价值乃至身体。

  不管是人本主义还是多元主义,根本的价值取向在于,这个世界不会至于让我们在一棵树上吊死,只要我们能够懂得,不要傻傻地自己往树上吊。

  因此,虽然这部电影也许是我看过的最具史诗气质的电影,但是致命的是,还缺少了一份人性。

  这也是其与同类题材的《七武士》等最大的差距所在。

读书笔记之2012年3月-4月

《自由选择

Note:

政府及一切公共服务的性质,决定了其一定是无效率的,一定是以不犯错为第一准则行事的。平等是机会的平等。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Note:

重新理解绘画,绘画不是一种理性的行为,而是用感觉去驱动的行为,一切可以称为“艺术”的,大抵都是如此吧。

《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

Note:

喜欢那种生活态度,敢于尝试的精神,喜欢漂泊却不忘本的性格。旅途的故事,总是让人想往。

《咖啡品鉴大全》

Note:

有点专业,而且我对如何挑选咖啡豆,如何磨豆不是很感冒。其实我喜欢的是咖啡本身的感觉,而不是酿成这种液体的植物本身,就像我如果喜欢一位姑娘,我肯定喜欢的是她整体的气息,而不是组成她的一个个细胞-_-s

《看不见的城市》

Note:

神奇的想象力,需要扩展自己的想象力,需要寻找灵感的,可以从这本书得到很多,虽然看似无厘头,语言中却有着很深刻的哲学观,力荐。

《痛并快乐着》

Note:

没有想象中好,也许十二年前的白岩松,还是一个经历丰富却缺乏思考的主持人而已。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Note:

就如作者所说的,曾国藩对历史的最大贡献,也许是证明了,一个资质平平的人,如何通过自我修炼,成长为内圣外王的“完人”。作为一个个人,曾国藩确实是做到了以当时的社会,自己设定的道德标准下的最好,值得好好学习之。

《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

Note:

非常好的书,对于从小接受“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的人来说,震撼效果是明显的。有些人似乎一直在鼓吹资本主义和民主制度是一体的——所谓“资本主义民主”——须知,世界是先有民主,后有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在爆发发展后,甚至达到了压制民主的地步——资本主义带来的资产的集中,导致了经济的不平等,进而威胁到民主的发展。——也因为有了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化,才有了共产主义。但是,共产主义,却是在经济民主的期望下(均财富),发展到政治的不自由……总之,很开眼界的书。

《On China》

Note:

近几年花时间最长的一本书了,也是迄今为止看完的最艰深的英文大部头了,前前后后看了半年,不过看完了还是很有成就感的-_-。应该说,作者首先是一个国际关系专家,而且也作为顾问参与了中美关系重建和发展,因此,书中,特别是70年代以后,更多地是探讨中美关系的变化和发展,以及未来的趋势和可能的关系。而对于中国国内的情况的阐述,还是相对比较简单。从一个40年来一直旁观着中国的专家的角度来写中国,确实带来了很不错的视角,也可以让我们看到很多不为人知的历史。比如中苏关系的恶化,我们一直听到的声音是因此中国拒绝苏联控制,而这本书里会看到,毛泽东多少次鲁莽行事然后让苏联打圆场,而赫鲁晓夫对中国一提要求或者建议,就被毛泽东粗暴拒绝……又比如,中国对国际关系的参与是纯粹基于国家利益的,而美国不得不考虑国民对民主自由政治的要求,因此我们二十年来总是看到美国老是要“干涩”中国内政,让中国走关注民主法治,而中国却忙着对各国的暴政助纣为虐,只要这些国家能给中国带来利益、资源……

《激荡三十年》

Note: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发展的不错的历史书,既有立足民族未来的使命感,也有基于正常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之上冷静的思考和担忧。很有历史感,也很有全局观,不错的经济史著作。

读书笔记之2012年1月-2月

《旅行,人生最有价值的投资》

Note:

不是纯粹的旅行,因为作为一个投资专家,作者即使旅行途中也不断寻找当地的投资机会。环球旅行总是异常地开阔视野,也异常地锻炼一个人的生存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理解能力……所有能力。所以,陪伴他环球旅行的24岁女友,回来后就读了国际政治的研究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后,再回来读万卷书,会容易很多。环球旅行给心灵带来的震撼,也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不会仅仅看书中有点平白直述的描写,都已经能感同身受那种多元性和世界的广阔。

《消失的地平线》

Note:

读这本书的最大收获,是知道了丽江及香格里拉的关系,以及他们的被发现。很大程度上西藏及其周边是西方人发现的,也是西方人给了这个地方神话一般的梦幻色彩。 就这本书而言,因为是小说,也因为是极盛时代的英国人写的,有着很强烈的西方之上情节。在一个最东方最远离工业社会,同时又是东方古老文化发达的地方,居然有一个保留着西方文化珍宝,由偶尔“失足”的西方人管理的世外桃源, 本身就相当不可信。不过作品的可读性还是很好的。

《长安乱》

Note:

作为武侠小说来说,还是比较单薄的,也许是篇幅的限制,很多地方埋下了可以扩展剧情的因子,最终却没有用上,整体的故事性也比较差。不过语言还是一贯的诙谐,也许韩寒的用意,更多是想破除武侠故事一成不变的神秘性和传奇性。

《转山》

Note:

写西藏旅行的书,总是能给我无限的向往,而这本书是我读过的最好的关于西藏旅行的书。很大程度上这不是一本旅行书,更不是游记,而是一个人,用三个月的时间,徘徊在生死边缘的心灵札记。与藏獒的生死搏斗,午夜12点的翻山赶路,伤痕累累的身体,不时的生病,上吐下泻至于虚脱,无数次的濒死经历至于目睹灵魂出窍而去……这是一本需要一字一句细细品味的书,每一行字里,都有一种穿透心灵的深刻,而这,也是只有曾经经历过死亡的人才能拥有的洞见,何况是一个三个月里持续与死亡和恐惧搏斗的人。 一旦我们真正切身处地感受到生命即将离去那一瞬间的恐惧和不舍,我们才能真的了解到我们生命的可贵,才会真的知道,应该怎样去珍惜,去呵护自己的生命。

《江城》

Note:

一个真正走入中国社会的人写的书,也是我看的他的第二本书。 一直特别喜欢看国外的人怎么看待中国,怎么理解我们社会中发生的,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事。 看了这本书,现在深切地知道了我们的污染有多么严重,也更加生动地看到执政者在一个只是年轻教师的外国人面前显示出的不自信和狭隘。 最触动我的,是他对周恩来的态度,而且这个态度一下子击中了我。有很长一段时间以周为偶像,他也是我看过传记的几个中国领导人之一。但是这个美国人却一语中的:就算周在文革中做了部分的缓冲作用,但是他至死高居权力中心的结局,让他完全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为什么整一代的国家精英都被清洗,而你却留下来了?

《论摄影》

Note:

摄影的超现实主义:只有超越了自己熟视无睹的环境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发现美感——这个超越,主要是社会距离和时间距离的超越。另一方面,也是一种角度的超越。从这个方面讲,摄影的魅力在于,其视野与日常生活中的视野是区别开来的,同样的事物,只有从照片中看到的与照片外看到的相比,能给予我们不一样的感受和角度,这个照片才算是成功的。

《崩溃》

Note:

其实我觉得蛮一般的,环境保护的观点是值得鼓励的,但是把社会的兴衰存亡单单归因于环境,却是很牵强的。而且,全书的很多论据也很牵强。更关键的是,作为一本书的基础——条理性和可读性,本书都比较差。全书看完都看不出来作者的叙述风格,用的论据也是说了又说,每个论据都要在书的前后说上10遍左右……总结,进来读过的比较失望的书。

《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Note:

没有太多的意外,农民为这个国家60年的发展牺牲了太多,什么时候我们可以回报他们?

《夜航西飞》

Note:

很幽默的书,很轻松的语调,写的确实被狮子跟踪撕咬,被大象逼到丛林深处,差点被一脚踩扁,一个人开飞机穿越被大西洋,差点掉到大海深处……生命的可贵在于其丰富的可能性,开了大大的眼界啊。

《西方的没落》

Note:

真的很想说,难道德国人写的书,就一定要这么晦涩吗?或者是翻译得晦涩?全书基本上没有一句话是可以一扫而过能理解的,一定要一字一字地看,才能知道他想说啥!虽然看完了,但是感觉进入头脑东西的应该不多。印象最深的只有一点,“浮士德”好全能——全书充斥着“浮士德式”的政治、经济、民族、货币、思想、甚至于机器……三百页的书,“浮士德”这个名字出现了不下200次吧,难道您老只认识浮士德吗?按照21世纪的评判标准,我强烈怀疑你是个枪手,说,浮士德给了你多少炒作费?-_-

Review of 2011-Life

  Interest:

  我是个兴趣过于广泛的人。按照各种“成功学”的理论,我们应该专注,特别是专注于事业上,专注10万小时……不过我还是放不下各种爱好,也乐于开拓新爱好,所以请“成功”原谅我。

  读书一直是我最大的爱好,独立成文,不表。

  2011年继续踢足球,公司的足球帮阵容越来越强大,现在每周末都可以踢到球。虽然工作需要熬了不少夜,通宵也比去年多了点,但是还是一副从没生病的身体,再次感谢足球和老爸老妈给的好身体。

  有时候也去玩玩羽毛球。

  年底的时候,跟同事组团,报名开始学网球,目前还未毕业……

  今年搬家了,组合音响没了,没有了学电bass的条件,于是改学吉他。学了几首曲子,不熟练。打算在世界末日前找个地方过把流浪歌手的瘾,给我点压力吧^-^

  2011年继续当文艺青年。看了香奈儿的展览,毕加索的画展,《佐罗》的中国巡演,还有若干次话剧和电影。

  因为打算明年开车去西藏,于是10月份和同事一起报名学车,已学完,等发证中。

  然后是我最喜欢之一的摄影。4月份时去了趟云南,发现我的富士长焦不管是夜景还是广角,都不能很好地胜任。后来尝试人像特写,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断然把相机卖了。花了近两个月业余时间,折腾了宾得最新的单反和4个镜头,进入小众的宾得族里更小众的复古手动镜头族的行列。

  最后是旅行,排除公司集体活动的跟团旅游,2012年还是自己一个人旅行。去了云南,游了大理,丽江,泸沽湖,虽然只有短短一周,留下的温暖回忆却伴随我走过了无数个思念的时刻。也许,我还会思念一辈子。

  云南之行没有去香格里拉,留给了自己一个回去的理由。

  Relationship:

  漂泊这个词太文艺了,说出来肯定被骂死:”你就装吧你!”

  不过2011年,我终于真真切切地感觉到,虽然年龄越来越大,我却越来越不想安定下来——更确切地说,其实我一直就没想过要安定下来,只不过被逼着选择,才看清楚了自己的内心。

  我在这里很坦率地写下来,免得伤害了更多的人。我是个很讲究浪漫的人,我渴望有人陪我看日出,陪我旅行,和我一起在星巴克喝咖啡看书,一起听音乐会看展览;我也渴望有一个人,可以让我花心思去关心,也能给我温暖的关怀……但是我对浪漫的渴望到此为止,我从没想过结婚生子——因为我觉得结婚了以后就再也不能随便流浪。结婚对于男人来说,就是要提供一个稳定的家。但是我现在还安定不下来,甚至我都不知道,我会在哪个城市定居下来。

  我还像个孩子,觉得世界太大,不管躲在哪一个小世界里,都会丢掉了整个世界。

  于是当有人说想结婚,我害怕了,最后又不顾一切地退缩了。其实我是认真地喜欢过的,也想过要在一起的。那个晚上,在饭馆吃饭,在三个女生面前,我要付账了,这个时候她从桌子底下塞给我一张钞票——她知道我兜里没多少现金了——这样的善解人意让我心动,却没想到最后自己会这么残忍。

  这一年来,一直在想你。但是我不后悔,给不了你幸福,我就更不能耽误你的幸福。

  Career:

  工作部分没有独立成文,因为今年工作上的感想没有那么复杂-_-

  年初的工作变动,已证明,对我的工作心理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说10年的时候,我是以200%的努力在工作,11年的时候,顶多只有120%,虽然我还是比大多数人都更努力工作。这个变动,对我进一步深化职业专业度也是个中断,特别是当离开了半年之后,又回到了原来的岗位,这个中断就显得不是很必要。但是这个工作变动还是带来了很大的好处:新的岗位让我更加地开放,视角也更加全面,10年那种目空一切把测试和流程不当回事的心态也被消除掉了。

  新工作的半年,工作压力的减轻,也相应地有了时间多了解外界的技术和思想潮流。上半年看了很多的创业和小公司的敏捷实践的书,心潮澎湃,甚至已经跟老哥们约好择时下海创业。

  下半年回到了熟悉的产品,做熟悉的岗位。工作又回归了10年的忙碌状态。忙碌了几个月之后,适时地加入开发下一代产品。希望我能贡献更多,同时成长更多,无论最后是去创业还是留下来,我都会努力留下一个值得骄傲的成果,就像当年给学校带来的一样。

  如果说10年工作技能上的成长,主要是技术和公司软件架构的了解和学习,11年则更多是一种业务与技术的协调平衡能力的培养,以及业务建模和软件架构的思考能力。业务分析的视角更广了,纯粹技术的深入学习少了,希望这不是坏事。

Review of 2011-Reading

  在星巴克的午后,看《搭车去柏林》,点的是刚出的新品,兑了酒的咖啡,喝了两口就喝不下去了,但是书却很对胃口,一口气看完,看完抬头,上海繁华的夜已早早降临。

  虽然是元旦后了,我还是愿意将这本书作为我2011年的最后一本书,因为我已经好长时间没有一口气看完一本书,更是因为,这样算的话,2011年我有案(有豆瓣)可循的读书数目,刚好到70本(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一些书是豆瓣无法收录的)。

  总结下2011年读的书,详细列表可移步我的豆瓣-2011年读书列表

  对比去年的读书列表:Tomly的豆瓣-2010读书列表,很高兴今年读的书更有深度了,一千来页的大部头看了不少,艰深的英文原版看了不少,晦涩的理论书籍看了不少,而粗浅的快餐文化消费品明显比去年少了。

  今年阅读的最大收获,也是最大的动机,是获得多元化的视角。哲学上,从罗素的多元主义,到文学上理论上对于一元主义,极端主义的批判,从佛教的内修到道家的出世,甚至于袁中郎“出世者的入世法”,从科学的基于神经元的认知理论,到动辄“失控”的混沌感知哲学,从藏传佛教的生死轮回和澳洲原始“真人”的万物皆灵,到科学理论大一统的“大设计”,从基因层面的人性分析,到道德高度的哲学沉思……今年的阅读,首先是一个哲学世界观的极大开拓;而在对职业的影响上,今年的几部创业、小公司敏捷实践的书,还有IT20年传略的“浪潮之巅”,给了我太多的激情澎湃,以至于年中review的时候就跟主管说,我也是我一直的梦想;生活上,各国游记的涉猎,视野的开阔,一直藏在心中的“上路”的冲动更加地不可抑制,现在,业余时间开始做做上路的准备,主要是历史知识的储备——因为,我要做的,是一次跨越千年的寻梦之旅——当然,还有心理和生理的准备,所以在2012来临之际,我是在市郊的滴水湖,荒无人烟的马路边,以一个标准的流浪汉的姿态,数着满天星辰过了一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籍带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我还是能感受到,今年的我比去年的我更加沉静了。我喜欢这种感觉,内敛而不内向,谦逊而不谦卑。而阅读在这个转变中的作用就是,读的越多,就越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太多。

  2012年,阅读继续,而且要读的更多。旅行继续,而且要走的更远。

附:2011年读书笔记及列表:

读书笔记之2011年11至12月

读书笔记之2011年9月-11月

读书笔记之2011年7至8月

读书笔记之2011年4至6月

读书笔记之2011-01至03

哲学心理:
《知我者謂我心憂》、《重新发现社会》、《幸福之路》、《佛祖在一号线》、《老子他说》、《Making up the Mind》、《失控》、《灵魂只能独行》、《乌合之众》、《对自由的恐惧》、《我们内心的冲突》、《從理想主義到經驗主義》、《放下的幸福》、《大设计》、《向庄子借智慧》、《致命的自负》、《自私的基因》

职业发展:
《修炼--我的职场十年》、《请给我结果》、《上班族必懂的OFFICE天择定律》、《活法》、《蔡康永的说话之道》、《气场》

传记历史:
《三双鞋》、《背包十年》、《旷野的声音》、《朗朗 千里之行:我的故事》、《海底捞你学不会》、《高盛》、《每一次相遇都是奇迹》、《往事并不如烟》、《浪潮之巅》、《城门开》、《我的奋斗》、《中国近代史》、《迟到的间隔年》、《西藏一年》、《搭车去柏林》、《国家的囚徒》

文学作品:
《盛世》、《明天在丽江一起醒来》、《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十一种孤独》、《一九八四》、《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理想的下午》、《青春》

技术:
《Getting Real》、《黑客与画家》、《企业应用架构模式》、《成为技术领导者》、《重来》、《启示录》、《架构之美》

社科经济:
《流行的国际主义》、《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社会学的想像力》、《银行卡时代》、《掀起银行的盖头》、《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浅薄》、《Country Driving》、《时寒冰说》、《现代化的陷阱》、《常识之败》、《微博:改变一切》、《建筑的永恒之道》、《金融炼金术》、《国家的破产》、《顾客为什么购买》、《市场的力量》、《现代化的陷阱》

唐时明月

  ——“如果让你回到中国历史上的某个时代,你会选择哪一个?”

  ——“我一般有两个选择:春秋和盛唐。如果只能选一个,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生活在公元8世纪,大唐的西域。”

  那个时代,中国正享受着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事实上,整个亚洲正经历着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亚洲最西端,刚刚兴起的伊斯兰,仅仅一百年的时间,已经成为跨越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而伊斯兰狂热的宗教战士们,正觊觎着东方的遥远文明;世界屋脊上,刚刚统一的吐蕃,正在经历藏族历史上仅有的两百年强盛帝国岁月;盛唐,虽然内忧渐现,这个时候仍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国度;甚至连亚洲一隅的高丽,都能够强大到用区区百万人口的国家力量,独立抵抗隋朝百万大军压境,直至把大隋拖垮。

  而在这个亚洲极盛的时代,西域是各方力量角逐的沙场,更是文化碰撞的熔炉。

  这个时代,玄奘刚刚走过这里,经过西域三十六国(或者七十二国),取回了佛经——而如果他晚200年,也许取回的就是可兰经了。

  这个时代,李白在中亚草原上的安西重镇呱呱落地,随后,以放浪形骸的侠客诗歌,在中华文明闪耀了一千多年。

  而这个时代最吸引我的,不是这单单的“文化”——在中国两千年的历史上,文化的遗产太多了——而是这个国家和这个时代的气质,那种长河落日,戎马天涯,文功武略和悠悠离愁的奇特混合物。

  至文至雅如李白,都可以精熟文功武略,手刃数人,洞庭湖边临猛虎而气淡神闲。那个时代的人,该有多豪迈?

  那个时代,高仙芝为了惩罚远在巴基斯坦的叛国,率军一万,奔袭一千公里,翻过帕米尔高原,穿过海拔4000米,长几百里的冰川,行军至此,面对以逸待劳的吐蕃万余守军,还能杀敌五千,俘敌一千——而拿破仑在一千年后,也仅仅是翻过了一个阿尔卑斯山而已。

  那个时代,一个小小的唐朝使臣,指挥借来的西域属国的区区几千士兵,就可以在远离国土的印度本土击败几万雄伟的印度象兵,甚至把中天竺国灭掉。

  这个时代的中国人,尚武却足够文明,更可贵的是,他们的尚武建立在个人的勇敢和军事素养上,而不是野蛮的穷兵黩武。

  那个时代,薛仁贵征讨吐蕃,只能带五万士兵,整个大唐节度边防的总兵力,一共才49万,而吐蕃一次决战,就可以发动40万军队围攻薛仁贵。——这个时期,西域的战事上,大唐处处显出武力的窘迫,而恰恰是这种窘迫,才彰显这个盛唐是真正人才的极盛、文明发展的极盛……于是,那段历史,才有了那么多的“单骑独闯敌营”,“百骑夜袭敌营”,才有了那种独特的气质,一种悲壮,一种以文明的少数对抗野蛮的多数的悲壮。

  于是,虽然薛仁贵的五万唐军最终在四十万吐蕃军前全军覆没,但自始至终却不输气势;高仙芝的两万军队加一万盟军面对十五万阿拉伯联军,唐军战斗力和装备技术占据优势,甚至围攻敌人数日,只是由于盟军倒戈,才兵败而归。

  西域之于大唐,没有任何经济和文化的利益诱惑,只是由于地处几大势力交汇处,战略需要而艰难经营150年,而这150年,大唐在西域管辖西至里海,南到巴基斯坦,北到巴尔喀什湖,而安史之乱后,后来的朝代再没能将影响重新播种到这里。

  中国毕竟只是想保护富饶的内陆地区不受袭扰,不像虔诚的伊斯兰宗教战士,狂热地想要让阿拉的光芒照耀世界,更不像吐蕃原始的野蛮诉求,勇猛的武功后面,只是想掠夺奴隶和土地。

  而这样没有目标的征战不是没有意义的,意义其实更多地体现在它的过程中,而不是做的结果。

  当安史之乱后,吐蕃趁乱占领世界第一大都市长安,却仅仅待了十五天就不得不主动弃城离去;当河西走廊被吐蕃占领已经一个世纪,当地老百姓仍然自发起义,不费朝廷一兵一卒把吐蕃赶走,并自发恢复大唐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甚至,在河西被占领,西域自此与王朝隔绝,大唐镇守西域的都护府官兵们,硬是在没有任何中央指挥和补给下,虔诚地坚守边防40年,直至最终被汹涌的西域牧民吞并……我看到的,是一个生机勃勃,尚武崇文又有极强向心力的民族,在强敌林立的时代,不仅优雅地发展了自己,也将民族的活力辐射到了国门外,甚至,即使战败了,也能那么深远地影响了世界——至少,曾经在大唐管辖下的,后来被阿拉伯发展成为伊斯兰名城的撒马尔罕,靠着唐朝的俘虏,成为了西方世界第一个造纸中心。

  而这种成就之下,我们又何须多此一举地声明:这是愚忠,对一个王朝的“家天下”的忠诚,是迂腐的。

  其实,只要你能让国民自豪而立,不离不弃,“家天下”又如何呢?

 

读书笔记之2011年11至12月

《国家的破产》

Note:

翻译好差,还不如读英文版。内容有点深。国家负债和个人负债毕竟不一样,个人负债违约的成本很高,国家负债违约却是国家实力越强,成本越低。不过西方目前的以子孙钱养今生人,已经以穷国养富国,可能会造成西方真正的没落——不是负债本身导致的没落,而是负债的动机导致的没落。

《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

Mark:

产品经理:定义正确的产品;

开发团队:正确地开发产品;

评估产品机会需要考虑的问题:1、产品要解决什么问题(产品价值);2、为谁解决这个问题(目标市场);3、成功的机会有多大(市场规模);4、怎样判断产品成功与否(度量指标或收益指标);5、有哪些同类产品(竞争格局);6、为什么我们最适合做这个产品(竞争优势);7、时机合适吗(市场时机);8、如何把产品推向市场(营销组合策略);9、成功的必要条件是什么(解决方案要满足的条件);

消费者购买产品大多源于情感需求。

消费者的分类:技术爱好者;非理性消费者(尝鲜者);理性消费者(早期消费大众);超理性消费者(后期消费大众);观望者(跟随者);——最应该关注的是非理性消费者。

大众网络服务产品的十大要点:可用性;人物角色;扩展性;持续可用性;客户服务;保护用户隐私;口碑营销;全球化;平滑部署;用户社区管理。


《大设计》

Note:

霍金不愧是最好的科普作家——既有科学家的深厚功底,又有作家的表达能力——特别是讲解相对论、量子论和宇宙起源这样的抽象理论,这一点更加弥足珍贵,最后,难能可贵的是,书中不时有幽默的比喻,让人不由得不笑。

现代科学越来越哲学化,科学接管了哲学对于世界起源的思考,而哲学越来越内敛——继续解决人内在的问题——不过,如果科学终于用哲学化的统一理论解释了宇宙,想必也会接管哲学仅剩的这个专属领域吧。

科学的理论,并没有正确与否的区分,而是谁更好地解释了已被观察的世界。甚至对于现代的科学,也没有统一的理论框架,科学由若干的理论组成,每个理论间甚至有交集——在交集处,每个理论都能解释一部分事实。典型的交集理论为量子论和经典物理学(包括相对论),量子论解释了微观世界,经典物理学解释了宏观世界。

量子理论的理论基础:物体的速度和位置永远不可能同时被测量,精确测量某一个会导致另外一个的无法测量。因此物体某一时刻的状态是一个概率事件,只有在被感知时才最终确定。粒子的运动遵从可择历史理论,即粒子的运动轨迹取决于其所有可能轨迹的历史概率求和,因此粒子运动是自干涉的,其干涉结果导致了粒子运动的波动性,且波动性与粒子间的干扰无关,而取决于粒子本身。

相对论的理论概要:物体相对运动速度越快,其时间越慢——保证了在所有的参考系中,光速永远一致。空间和时间是一个四维整体,任意时刻的物理实体只是这个四维整体在三维空间的投影。

宇宙的起源:宇宙的存在本身是一个概率,我们现存的宇宙,以及支配其运转的规律,只是宇宙10的32次方的可能概率中的一种。由于宇宙是一个时空四维空间,宇宙的起源就是这个四维空间的原点,作为一个点是没有体积的(起长度轴大概为几毫米),因此,讨论宇宙起源时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没有意义。宇宙不断膨胀(速率不是固定的,在大爆炸开始的暴涨阶段零点零零……1秒内膨胀到现在的大小),这个四维空间的时间轴,已经膨胀了137亿年。

《放下的幸福》

Note:

修身养性书,一个小时就能看完,这种书的作用在于,当你对自己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抉择产生怀疑的时候,可以让它告诉你,什么才是最应该在乎的。

《中国现代史》(徐中約)

Note:

今年以来,对自己20年来所受的历史教育就越深刻地怀疑,于是看了这个版本。

虽然规模宏大,但是对近200年的历史的讲述,一本书当然远远不够。

读完最大的感觉:历史就是一个个遗憾组成的,一次又一次地想,在这个历史时刻,在那个历史时刻,如果不是这样子的,如果是那样的该多好——只可惜这些都已经成了过去。我们能够做到的,也许是让后世的人在审视我们的时代的时候,少一些遗憾——可是,当局者迷,在当下的阶段,你又怎么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呢?也许,最好的参考坐标,是人性和良心。

最大的收获,也许是改变了我一直以来对台湾根深蒂固的不以为然——我也不知道我之前为什么会一直瞧不起它。

《迟到的间隔年》

Note:

今年读到的触动最大的书之一,我希望,若干年后,我可以说:这本书改变了我的一生。

自己的内心一直安定不下来。一直在想着,走得更远些,时间更长一些。也计划着,自己的一生,肯定要有一次很远很远,时间很长很长的旅行,不只几千公里,也不只一两个星期……只是在忙碌奔波的间隙,在别人对“成功”的殷切期望下,会有点怀疑,自己能不能走出这一步……而这本书适时地出现了,就像去年的某一本书一样,我内心的叛逆得以留存——这次,是更深的感触和更急迫的冲动。

也许因为作者跟我同龄,跟我同乡,而且,他的旅途,跟我曾经有过的居然有太多的共同点。看到书的末尾,那个他在路上遇到,分开,又相聚,最后成为他的妻子的日本女孩子,在拉萨静谧的夜色下安静地等着他的美丽背影,视线突然模糊了起来。这个影像太过熟悉,而那时的我,也在路上。

路上的人,是最真的人,而在路上的人,也是最接近于找到自我的人。

我终究会用一次更彻底的旅行,去找到真正的我。

《顾客为什么购买》

Note:

购物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数据说话的方式很好。

印象深刻的一点:在女性购物集中的地方,男性购物需求也会很大,因为大多数丈夫都不愿意跟风筝一样被妻子来着逛商店。

《青春》

Note:

韩寒一直是我喜欢的,当然他不是80后的代表,也不能说是领袖,但他是有个性的人。

《致命的自负》

Mark:

专业分工和个人知识决定了统一的经济管控是不可行的,因为知识的分散性、多样性和易变性,决定了没有一个机构或头脑能够随时全部掌握它们。

任何有头脑的人都完全明白,在可能的范围内,这个世界至少就其潜力而言是极为富足的。

迷信对人类的帮助甚大,它为众人提供了行为端正的动机,即使这种动机本身是错误的。

Note:

这样一本反社会主义的书,居然能够被翻译并出版,还是比较意外的。说明对于言论禁忌,政府并不怕大学里做学术的人,怕的是人们大众。

《市场的力量》

Mark:

人只有在拥有了自由追求幸福的权力时,才能被激发出最大的积极性。

《架构之美》

Note:

架构也是有领域划分的,很多的架构原则是通用的,但是没有这个行业领域的经验,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

《自私的基因》

Note:

30多年前的书,对我来说却是非常新颖的理论,而且在解释生物世界的种种想象时,居然很有说服力。

本书的理论基础:任何生物的行为动机,在于使自身的基因更长久地、更广泛地留存在这个世界上,不同基因在种群中不断博弈发展而来的ESS(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形成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的表象。

因此,父母抚养子女,雌性选择健壮的雄性(确保自己的后代同样健壮),甚至,不生育的工蜂为保护蜂巢而献身,不是因为集体英雄主义,而是因为,蜂巢中的其他工蜂与他有75%相似的基因,保护蜂巢的完整比保护他自身的安全,更能让他的基因长存。

于是这个世界的很多事情,就很好理解了。包括女人的势利,男人的花心,甚至为什么陆地上是母亲孵育后代,水里是雄鱼费劲心思。因为大家都想着,尽可能多的散播自己的基因,而且要活下来!

当然啦,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学毕竟不能抛开道德理论。所以人类社会需要一夫一妻,而不是动物世界中,很多父亲有无数子女,却不需要照顾任何一个。

《西藏一年》

Note:

虽然对西藏深深向往,然而以前对于西藏,只是一些肤浅的名词,喇嘛、天葬、转经筒、朝圣……还有之前看过的《西藏生死之书》,对于藏传佛教的生死轮回有过了解。但是这本书超越了所有这些,一个实实在在的西藏呈现在眼前:一妻多夫、父子共妻、无处不在的神道崇拜、天葬前捣碎的尸体、每年耗费几座布达拉宫的全民嗜酒……世界的魅力在于其丰富,也许很多的东西不科学,很多的文化无法认同,但是这恰恰也是这片地域的吸引力所在。喜欢那种执着的信仰,这恰恰是我们时代最缺的东西。

《搭车去柏林》

Note:

最近看的游记,总是关注到,在国外旅行的亚洲背包客中,基本上都是日本人,韩国人次之,其他国家的很少。也许日本经济停滞了近20年,年轻人旺盛的事业心没有用武之地,国民又很富有经得起环球旅行的花销,在加上《不去会死》之类的书的激励作用,于是世界尽是日本人。当然,我也相信,随着个人经济的自由,大家都慢慢会发现,自己需要的其实不是城市里一份不错的工作,一个安稳的家,而是内心的平静和对世界的渴望——以及伴随之的自由。

而其实,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点。

只要上路了,一切其实很容易。“有些事,你如果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今年以来,这句话似乎看过了无数遍,在各种文字中。——不过,不得不承认,每看一次,我都会被深深地被震撼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