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Tomly

这次玩得有点大

  本来这个端午节没什么安排的,除了跟ZF約好了去逛逛街,其他時間我就想宅家里看看書,看看球。但是14号早上,9点多了,无意间往窗外一看,发现竟然是阴天,这种天气不出去旅游,岂不浪费老天爷一番苦心。于是我背上装备,骑上自行车就出发了。目标——芦潮港、洋山港跨海大桥、滴水湖。

aroud_pudong

  这次有点太过随意了。骑到一半时,憋了大半天的天终于还是下雨了,而且越下越大。躲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有个好人送了把伞给我。于是继续往前,但是速度已经大打折扣。接下来的三个小时,旅游已经变成了探险。虽然骑过很多路,但是,以前选择的路,基本上都是地图上明明白白标出来的路,至少也要是县道以上。但是,随着越来越靠近杭州湾,省道没有了,县道也没有了。我只知道要一直往南走,走到海边,或者不能再往南为止,然后一直往东,东到最近的小镇——芦潮港。于是,在茂密的树林里,撑着有点破的小伞,傍着越来越阴沉的天色,我就这么赌徒似地一直骑了两个多小时——说是赌徒,是因为万一走的路里有一条是单行道,我或许会在树林里转到天黑,而这里的路很小,小得连路灯都没有。

  幸好还是赌对了。6点半,当远处的灯开始亮起了的时候,我终于转出来了,来到旅馆,发现一个很郁闷的问题,刷卡刷习惯了,但是这整个小镇,没有可以刷卡的旅馆。

  而且,要取钱,还有往回,朝北走3公里。

  这个时候天已经很黑了,雨还在下着。我的鞋子和裤子已经湿透,又累又饿又冷,骑在路上,已经禁不住瑟瑟发抖。而往北面远远望去,却看不到任何一片繁华的地方。于是突然淡淡的绝望,好几年没生过病了,要是这次感冒了,该多丢脸。

  幸好还是找到了银行,住进了旅馆,洗漱完毕,已近8点,刚好可以躺在床上,休息着看世界杯——总算是熬过来了……

  第二天没啥好说了,风雨后见彩虹,辛苦后总能收获幸福。从芦潮港开始,沿着防波堤,一路看着海景从杭州湾骑到东海,横穿洋山港跨海大桥,再折回到滴水湖……一路风景很美——so,不枉此行!

  牢骚至此。

  另记,回家发现,偶的小红螺生小螺了,而且是一生一大堆。值得大书一笔,养鱼养了十几年了,第一次能养出后代了,虽然不是鱼-_-

DSCF0944

世界杯往事

  02年的时候,作为一个个体,第一次清清楚楚意识到世界杯的存在。当时我读初三,是班里的学习委员,老师眼里的乖孩子。中国队首战对哥斯达黎加,我有生以来第一次逃课在家,一大早就守在了电视机前,结果在班主任的言词警告下还是不情愿地去了学校。但是,刚吃完午饭,在我的带领下,整个班的男生都跑到了隔壁的教师宿舍楼……那是个完美的下午,虽然中国队输了,但是记忆中,永远地留下了那些呼喊和疯狂,以至于,我从此喜欢上了王老吉,因为王老吉的味道,总能让我想起那时那经典的广告,以及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

  唯一的后果是,我作为集体逃课的带头人和始作俑者,被老师当众批评。

  06年,世界杯年。一向被我们骂为严重保守主义,严重封建主义的学校,竟然在世界杯期间,允许宿舍通宵供电。那是个充满激情的夏天——还记得,每天晚自习回来,总能听到路边宿舍楼上的呼喊;还记得,某个晚上,当学校屏蔽掉体育频道时,所有男生宿舍楼的喧哗,以至于有人开始往楼下砸东西,开始有保安聚集到宿舍楼下,几成对峙;还记得,决赛时已是暑假,整个大宿舍只剩下我一个人,凌晨三点坐着凉席,守着电视……

  那些个美好的日子,还有与之联系着的ABCD,甲乙丙丁,弥足珍贵,永世难忘。

生命中的书

从小就喜欢看书,从小学开始就经常在新华书店蹲点,上初中时,老爸给我办了市图书馆的借书证,于是我开始了近十年泡图书馆的日子。大学时,我把一个大学生可以做的事基本上都尝试了一遍,即便如此,毕业时我的借书证还是记了450本书,同时我还是校阅览室最忠诚的顾客之一。
天底下的书,大致可以分成三种:道、技、闲。所谓道,就是很高屋建瓴的书,一般是思想类,特别是哲学和社会科学的书。技,应该是工作人群最经常读的书了, 也是最能够立竿见影的书;而闲,可能学生群体和某些场合会看得多点。当然,这三者并没有绝对的区别的,一些“闲”的书,说不定包含很多的“技”甚至于“道”。
我一直觉得,看书是真正能够让灵魂成长的少数途经之一(其他途径包含探险、灾难等)。而且我也相信,看书犹如悟道,佛家所谓顿悟成佛,最高层次的阅读想必也是如此——只可惜目前为止我还没经历过这种感觉……但是,读书的潜移默化是感受得到的。
简单来说,读书的作用就是,让我们知道,别人(可能是艺术家、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小丑或者明星)对于某种事情的看法,这种看法可能是他花了一辈子酝酿出来的,也可能是他灵光一现,无论怎样,我们都可以筛选入我们的思想,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大抵也就是这种感觉了……同时,遍览古今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很多我们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很多看得很重的东西,其实没那么重要;很多似乎必定如此的事情,其实可以有更好的结局——其实很多时候,仅仅只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所以生命中才有了那么多的局限。
看过的好书(写读书笔记只有一年的历史,有文字记载前的历史,只能靠回忆。不过能回忆起来的,肯定是经典,哈哈……既然整理了这个列表,以后就会一直更新的)
道——
《苏菲的世界》
最入门的哲学,却仍然能让人体验哲学的神秘。结尾很震撼。P.S:我喜欢萨特的哲学。
《人性的弱点》
卡耐基的书我都看过,这一本看了两次。
《我的奋斗》
希特勒自传。学会全面地看待任何事物,即使这是一个万劫不复的人的书。看完之后,这个人的形象会丰满很多,魔鬼和天使确实只有一步之遥。
《毛**传》《周**传》《邓**传》《江**传》
同上。
技——
《全脑速读记忆法》
高中以前,看书很慢,而且因为看的很多都是经典,总是抱着不肯放过任何一个字的“倔”劲,读的很辛苦。其实很大程度上这是一种心理负担,与实际的阅读能力没有关系。这本书最大的作用就是,帮我解了这个心理负担。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更全面的视角看待生活。
《小王子》《你的灯亮着吗?》《谁动了你的奶酪?》
不知道应该归为哪类的书?有点休闲,还有点淡淡的哲理。感觉《小王子》最好。
《赢》《长尾理论》《世界是平的》《丑陋的中国人》
广泛意义上的“技”的书,包括社科、心理、管理、技术、工艺……也包括一些实用性的novel,《杜拉拉升职记》之类的。这种书最好读,也最容易马上用上,但是也最容易看完就忘。上大学至今,看得最多的就是这类书了……
《Thinking in Java》
某年暑假花了三个星期看完。经典,不必介绍。
《Head first Design Pattern》
同样某年暑假,看了中文版后看英文版,对一个写了几年代码,只知实现功能,不问设计思想的人,收获是实实在在的。
闲——
名著不是浪得虚名,大多数名著都是上大学前看的。看这些是需要投入的,一般来说,没有全身心投入至少两三天,是看不完一部名著的。上大学后,事情多了,开始看“轻novel”,走“浅阅读”。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印象深刻的,基本还都是那些名著。
《三国演义》《红楼梦》《春秋列国志》《围城》《边城》《活着》《家》、柏杨、王小波
还记得的本土novel。最喜欢的是《围城》,真正的国学大师的文字。钱钟书还有随记《管锥编》,看完之后,就会知道什么叫博古通今,信手拈来,由不得你不崇拜。《围成》还有人写过续集,也不错的。
《飘》《荆棘鸟》《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简爱》《蝇王》《神秘岛》《老人与海》《麦田里的守望者》《第二十二条军规》《西线无战事》《悲惨世界》
还记得的几本外国名著。其实,能称之为名著的,都有读的必要。最喜欢的是《飘》。
《世界未解之谜》
很多个版本。看了会让人觉得生命很虚无,好好珍惜存在的感觉吧-_-
《挪威的森林》
少有的看过两遍的书,但是还是记不清情节。日本的几个名作家文笔都很细腻,也许是小国心态(不过也难说,西藏这么粗犷的地方还有仓央嘉错呢)。
《热爱生命》
杰克·伦敦短篇novel集里的一篇短篇,很多年了记忆尤新。最脆弱的人和最虚弱的狼在最恶劣的环境下的生死搏斗。
《航空港》
高中时,基本上就把《世界名著丛书》《中国名著丛书》《中国争议novel丛书》这一套一套的大部头novel都掠夺过了。但是迄今为止,只有一本书让我废寝忘食,就是这一本了。排不上名著,但是情节确实惊心动魄。
《平凡的世界》
单独列出来,是因为这是我看的时间最长的书。高一时,一年可以看几十部世界名著,但是光这一本就看了半个学期。一个人用生命写就的书,质朴又感人。
《墨迹》
大三暑假看的。书中华尔街的生活,对即将走入社会的我震撼很大。

  从小就喜欢看书,从小学开始就经常在新华书店蹲点,上初中时,老爸给我办了市图书馆的借书证,于是我开始了近十年泡图书馆的日子。大学时,我把一个大学生可以做的事基本上都尝试了一遍,即便如此,毕业时我的借书证还是记了450本书,同时我还是校阅览室最忠诚的顾客之一。

  天底下的书,大致可以分成三种:道、技、闲。所谓道,就是很高屋建瓴的书,一般是思想类,特别是哲学和社会科学的书。技,应该是工作人群最经常读的书了, 也是最能够立竿见影的书;而闲,可能学生群体和某些场合会看得多点。当然,这三者并没有绝对的区别的,一些“闲”的书,说不定包含很多的“技”甚至于“道”。

  我一直觉得,看书是真正能够让灵魂成长的少数途经之一(其他途径包含探险、灾难等)。而且我也相信,看书犹如悟道,佛家所谓顿悟成佛,最高层次的阅读想必也是如此——只可惜目前为止我还没经历过这种感觉……但是,读书的潜移默化是感受得到的。

  简单来说,读书的作用就是,让我们知道,别人(可能是艺术家、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小丑或者明星)对于某种事情的看法,这种看法可能是他花了一辈子酝酿出来的,也可能是他灵光一现,无论怎样,我们都可以筛选入我们的思想,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大抵也就是这种感觉了……同时,遍览古今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很多我们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很多看得很重的东西,其实没那么重要;很多似乎必定如此的事情,其实可以有更好的结局——其实很多时候,仅仅只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所以生命中才有了那么多的局限。

  看过的好书(写读书笔记只有一年的历史,有文字记载前的历史,只能靠回忆。不过能回忆起来的,肯定是经典,哈哈……既然整理了这个列表,以后就会一直更新的)

道——

《苏菲的世界》

最入门的哲学,却仍然能让人体验哲学的神秘。结尾很震撼。P.S:我喜欢萨特的哲学。

《人性的弱点》

卡耐基的书我都看过,这一本看了两次。

《我的奋斗》

希特勒自传。学会全面地看待任何事物,即使这是一个万劫不复的人的书。看完之后,这个人的形象会丰满很多,魔鬼和天使确实只有一步之遥。

《毛**传》《周**传》《邓**传》《江**传》

同上。

技——

《全脑速读记忆法》

高中以前,看书很慢,而且因为看的很多都是经典,总是抱着不肯放过任何一个字的“倔”劲,读的很辛苦。其实很大程度上这是一种心理负担,与实际的阅读能力没有关系。这本书最大的作用就是,帮我解了这个心理负担。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更全面的视角看待生活。

《小王子》《你的灯亮着吗?》《谁动了你的奶酪?》

不知道应该归为哪类的书?有点休闲,还有点淡淡的哲理。感觉《小王子》最好。

《赢》《长尾理论》《世界是平的》《丑陋的中国人》

广泛意义上的“技”的书,包括社科、心理、管理、技术、工艺……也包括一些实用性的novel,《杜拉拉升职记》之类的。这种书最好读,也最容易马上用上,但是也最容易看完就忘。上大学至今,看得最多的就是这类书了……

《Thinking in Java》

某年暑假花了三个星期看完。经典,不必介绍。

《Head first Design Pattern》

同样某年暑假,看了中文版后看英文版,对一个写了几年代码,只知实现功能,不问设计思想的人,收获是实实在在的。

闲——

名著不是浪得虚名,大多数名著都是上大学前看的。看这些是需要投入的,一般来说,没有全身心投入至少两三天,是看不完一部名著的。上大学后,事情多了,开始看“轻novel”,走“浅阅读”。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印象深刻的,基本还都是那些名著。

《三国演义》《红楼梦》《春秋列国志》《围城》《边城》《活着》《家》、柏杨、王小波

还记得的本土novel。最喜欢的是《围城》,真正的国学大师的文字。钱钟书还有随记《管锥编》,看完之后,就会知道什么叫博古通今,信手拈来,由不得你不崇拜。《围成》还有人写过续集,也不错的。

《飘》《荆棘鸟》《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简爱》《蝇王》《神秘岛》《老人与海》《麦田里的守望者》《第二十二条军规》《西线无战事》《悲惨世界》、杰克·伦敦、欧·亨利

还记得的几本外国名著。其实,能称之为名著的,都有读的必要。最喜欢的是《飘》。

《世界未解之谜》

很多个版本。看了会让人觉得生命很虚无,好好珍惜存在的感觉吧-_-

《挪威的森林》

少有的看过两遍的书,但是还是记不清情节。日本的几个名作家文笔都很细腻,也许是小国心态(不过也难说,西藏这么粗犷的地方还有仓央嘉错呢)。

《热爱生命》

杰克·伦敦短篇novel集里的一篇短篇,很多年了记忆尤新。最脆弱的人和最虚弱的狼在最恶劣的环境下的生死搏斗。

《航空港》

高中时,基本上就把《世界名著丛书》《中国名著丛书》《中国争议novel丛书》这一套一套的大部头novel都掠夺过了。但是迄今为止,只有一本书让我废寝忘食,就是这一本了。排不上名著,但是情节确实惊心动魄。

《平凡的世界》

单独列出来,是因为这是我看的时间最长的书。高一时,一年可以看几十部世界名著,但是光这一本就看了半个学期。一个人用生命写就的书,质朴又感人。

《墨迹》

大三暑假看的。书中华尔街的生活,对即将走入社会的我震撼很大。

读书笔记之0412-0509

《21世纪零售银行模式》——by BearingPoint

  20世纪 21世纪
企业架构 •IT维护•应用特定的架构

•以产品/流程为导向

•业务维护•与应用无关的架构

•服务导向型/事件导向型

支付 •支票/现金占主导(美国)•各自独立的支付操作

•外部安全保护

•接触/现场进行交易

•银行卡(芯片/密码)占主导•统一支付战略

•嵌入式安全保护

•零接触支付

IT/业务整合 •分散式预算考虑•IT导向型

•独立式/联合式业务线

•“改造银行/经营银行”支出=30%/70%

•集中式预算考虑•业务导向型

•联合式/整合式业务线

•“改造银行/经营银行”支出=70%/30%

 

《与龙共舞》

而中国大陆,尽管其基础设施缺乏,对我来说似乎是一个比较容易让局外人进入的市场,因为我看到了一套不同的运作机制。
中国各地经济产业重合发展和产能过剩,源于对地方政府的分权不合理。
至少在可见的未来,中国会一直存在两个市场:重视质量和品质的城市市场,和可容忍一定质量问题,但是对价格极度敏感的农村市场。
改善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需要做什么?或许唯一最重要的改变就是发展一个更集中的,不那么支离破碎的,更有秩序的分销系统。
Tomly:喜欢作者的乐观主义,来自最精英的美国阶级(耶鲁、哈佛毕业,华尔街20年工作经验),通过十几年的实践,客观地看到很多中国的不足:司法不独立、法律执行力、信息不透明、地方政府短视、知识产权保护不利……但是,还是很乐观。美国人经过200年发展到现在的繁荣。中国岂能在30年(从改革开放算起)或者70年(从建国算起)就赶上所有差距。
始终觉得,能改变这个世界的,唯有乐观的人,即使是盲目乐观的人,也比满眼批判的人有价值。所以,很喜欢韩寒,虽然很批判思维,但是至少一直在推动着某种进步,至少没有像一些人一样,办个绿卡,拍屁股走人,还要甩出一句“我已经对这里绝望了”。

而中国大陆,尽管其基础设施缺乏,对我来说似乎是一个比较容易让局外人进入的市场,因为我看到了一套不同的运作机制。

中国各地经济产业重合发展和产能过剩,源于对地方政府的分权不合理。

至少在可见的未来,中国会一直存在两个市场:重视质量和品质的城市市场,和可容忍一定质量问题,但是对价格极度敏感的农村市场。

改善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需要做什么?或许唯一最重要的改变就是发展一个更集中的,不那么支离破碎的,更有秩序的分销系统。

Tomly:喜欢作者的乐观主义,来自最精英的美国阶级(耶鲁、哈佛毕业,华尔街20年工作经验),通过十几年的实践,客观地看到很多中国的不足:司法不独立、法律无执行力、信息不透明、地方政府短视、知识产权保护不利……但是,还是很乐观。美国经过200年发展到现在的繁荣,中国岂能在30年(从改革开放算起)或者60年(从建国算起)就赶上所有差距?

始终觉得,能改变这个世界的,唯有乐观的人,即使是盲目乐观的人,也比满眼批判的人更有价值。所以,很喜欢韩寒,虽然字里行间充满着批判,但是至少一直在推动着某种进步,至少没有像一些人一样,办个绿卡,拍屁股走人,还要甩出一句“我已经对这里绝望了”。

 

《中国国民素质危机》

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的国家。

人的现代化总要比社会现代化超前一步,起着先导作用。

中国文化之最大偏失,就在个人永不被发现这一点上。一个人简直没有站在自己立场说话机会,多少感情被压抑,被抹杀。

马斯洛个人需求五层次:生理、安全、归属、尊重、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忘我、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经理生活。

没有色彩就是这种自由唯一许可的色彩。

民主的社会,法无禁止即可为;专制社会,法无允许即禁止。

任何至高无上、无所制约的权力都等于专制,而且必将走向腐败;民主不是追求最优的求全机制,而是保证满意的纠错机制,不一定能够实现最好,但是一般可以避免最坏。

在一个人治社会里,再好的人也会干出坏事。

现代人必备之人格素质:独立人格、主体意识、个性解放、自我实现、个人尊严、宽容精神、自由精神、平等精神、民主精神、法治精神、人权精神、公民意识。

 

《发现你的领导力》

一个团队活动可以是多种类型:比赛、侍弄花园、打仗、操持家庭、旅游、建立社区、娱乐,团队协同一致的前提是,每一个成员对当前团队活动的“比喻”,也就是对这个活动类型的看法一致。

当一个人的价值观与其行为高度一致时,这个人也是高度可信赖的。因为我们可以从其承诺预测其行为——一个真诚的,言行一致的人是难以复制的。

打造自己的未来,主动定位自己的目标并付诸实施,不盲从于别人和周围环境,更不能从社会眼中的自我影像决定自己的奋斗目标。

“不”的负面效应——不说“不”,说“要”。

情绪的自我控制的基础是,使用语言来向大家强调你想看到的结果。

从消极的环境中寻找幽默和教训。

不欺骗自己。认真分析你的情绪,思考产生某种情绪的原因,提出解决潜在问题的方法。

 

《你的灯亮着吗》

如果在对技术的使用和构建过程中没有赋予足够的人文方面的重视,技术将毫无价值,甚至是危险的。

问题就是你期望的东西和你体验的东西之间的差别。

我们一直都不会知道问题究竟是什么——直到我们不再拥有这些问题了。

不要把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误认为是问题的定义——特别是在使用自己的解决方法时。

如果在你对问题的理解中,你想不出至少3样可能出错的东西,那么你并没有真正的理解这个问题。

当你在寻找问题定义的道路上疲惫地游荡时,不要忘记随时都回头看看,看看你是不是已经迷路了。

当别人能够很好地解决自己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越俎代庖。如果这是他们的麻烦,就让它成为他们的麻烦。

如果某人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他本人却不会遇到这一问题时,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让他也感受到这一问题。

试试换过来指责你自己。问题的根源往往在你自己身上。

如果人们的灯真的亮着,一个小小的提醒可能比你那些复杂的解决方法都更有效。

人们很少知道他们要什么,直到你给了他们所要求的东西。

并没有多少人真的希望他们的问题被解决。

一些

  忙——
  这两周是有点郁闷的。做了很长时间的东西,试运行一个月后,还是在正式上线时出了两个问题。

  周五回家路上,某同学问我,最近在不在项目里。我想都不想:我从来不在项目里。

  回来仔细算了下才发现,现在我身上,有开发任务的项目就有四个,还有还在需求确认阶段的,我的工作还包括日常的线上问题解决,服务器运维,还有学习委员会……

  想想在这样的工作负担下还能做到劳逸结合,我还是蛮佩服自己的-_-!!!

  一直都在说,想做的事情太多,即使一天给我100个小时,我绝对也能用掉其中92个小时,而且绝对充实。我也不会去区分是什么类型的工作,只要能给我足够的挑战和成长,来者不拒——不管是项目、咨询、排查问题……所以如果不是被问到,我根本不会去算,原来自己同时在做着4个项目——而且在这周有一半的时间,我只能到晚上才能做真正属于这4个项目的工作。

  我从来不会觉得自己忙得没时间或者压力过大。因为我知道,一个C*O级别的人,一天光收到的邮件,就可能会有近1000封。现在的我,有什么资格说忙呢?

  所以我一直全力以赴,一直在给自己越来越多的工作。于是总是会出现问题,就像我总结的时候说的,走的太快,却没有想到能不能走稳。

  这是一个该解决的问题。下一步,还是要保持节奏,不过要走的稳一点吧……

 
  搬家——
  昨天终于搬家了。花了一个半小时就把我的东西都打包完毕了——除了一箱书,也没啥重东西了。除了一盆仙人掌和冰箱里一点面,我们没给下任房客留下任何东西。搬到新家后,登时自惭形秽。我们的上任房客给我们留下了基本一应俱全的家居用品。包括棉被、桌椅、衣架、书籍、光盘、厨具、锅碗、甚至还有食品!按照室友的说法,这两个女生,似乎是突然接到调配国外的任命,匆忙离开的……

  新房子的周边环境是我最满意的部分。在原来的小区,平时基本见不得50岁以下的人,到了这边,看着路上走动着的年轻人,顿时感觉阳光了很多。周边的设施也特别齐全,与小区交叉的两条街,基本上把吃穿住行用的一切都包办了,而且旁边还有家乐福——唯一不是很满意的是,我把室友的大屋子抢了,心里挺惭愧。之前还一直犹豫着,但是昨天进了大屋子,发现里面居然有一套豪华的组合音响设备,为了可以在家学我的bass,我就咬咬牙狠下心来了……

 
  回头——
  他们说,我是那种一旦分手,就永远不会回头的人。

  其实,我心里清楚,我是太怀旧的人。我很容易触景伤怀,然后耗上大段大段的时间怀旧。为了不让自己沉沦在过去,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决绝——所以我才如此无情吧。

路走多了,会累

  我一直很理想主义,也一直是无可动摇地乐观主义。所以不管遇到什么,都能往好的方向想,这也是一种幸福吧。

  有时候想想,在上海没有一个可以淘开心窝,知根知底的人,也是一种遗憾。曾经我以为有过,也很珍惜过,只可惜远远不是。虽然我从不抱怨,更不喜欢发牢骚,但是有一个了解自己的人,也该是一种幸运。

  所以有时候挺羡慕室友。虽然我可能永远不会有每天打一个小时长途电话的日子,但是,有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虽然其实我一点都不喜欢“倾诉”。

  老爸老妈终于决定五一节先不过来了。于是我一下子没了计划,现在再重新计划去云南就有点草率了……等着给一对一对的老同学当职业电灯泡吧。
 
  最后,自我鉴定下,此篇为无病呻吟。

读书笔记之0405-0411

《M的奇迹——麦当劳商法》
麦当劳是世界上势力最庞大的房地产公司!
当公司(组织)达到一定规模之后,与安逸和不思进取做斗争成为最重要的工作——重用年轻和有冲劲的一代。

《在星巴克要买大杯咖啡》
利润来源于顾客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越大,即使价格高,也会被购买。
同样的商品的缓慢降价,实际上是利用时间的作用,让产品被更大的价格接受空间的买家接受。
对于星巴克这样的连锁店,其做大的成本在于店面租金和人工费,作为产品的咖啡的成本反而是最小的,因此可以在仅增大微小的成本便为顾客提供多一倍的咖啡——而实际上,这样不仅不亏,反而可以提高利润——当然对于顾客来说,是双赢。

过了这村,没了这店

  找房子是很纠结的事情。
  周六一天跑了公司四个方向,看了五个房子。最后锁定同一个小区的两个——其实心里已经差不多选定了一个了,但是还是跟房东说要跟室友商量下。
  然后第二天我就跑周庄玩去了。
  等到今天终于想决定了,打电话给心仪的那家的房东,不料昨天已经被别人订掉了。
  让室友去做决定——心想他那么纠结着房子离地铁比较远,应该不会要的。
  没想到他竟然爽快地就把定金给交了。
  ——这下轮到我纠结了。
  心想哪怕是昨天找个时间去订一下,那房子也该能抢到啊。那么宽敞,而且还是双南的房间……
  现在这个房间一大一小,一南一北,情理上说,单身的我肯定要把大的朝南房间让给室友。那我就见不到阳光了……
  不管白天黑夜,从来不拉窗帘的我啊……
  对我来说,晒不到太阳会很压抑。
  ——所以很郁闷……